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育心方舟
育心方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8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婚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离异双方应如何相处?

(2008-05-17 21:55:45)
标签:

教育

单亲家庭

良母

教养

婚姻

分类: 教育总评

离婚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离异双方应如何相处?

 

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随之单亲家庭孩子的教养问题已成社会的普遍问题,为其家庭和个体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性影响……故此,我们应广大听众的要求,在今天的节目中将就单亲母亲或父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与离异的一方和谐相处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做一下访谈讨论,欢迎更多的听众参与进来!

 

单亲家庭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对子女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这是单亲家庭所不具备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急躁或沉郁,在群体交往中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造成身心发展方面不够健康。

那么,在现实中有许多单亲妈妈或爸爸,在与孩子谈及离异的另一方或因孩子与之相处时,往往处理不妥当,一些言词或做法往往会给我们的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或伤害,甚至产生对孩子一生负面的影响。下面我们可以就几个案例展开说明一下:

案例1、“爸爸,妈妈去哪儿了?”

一个不到三岁的女孩,在父母离异后这样问自己的爸爸。爸爸说:“她去出差的路上,出车祸了……”。其实这个妈妈是背叛了他们,和一个男人私奔了。

这个父亲在女儿长大一些,若干年后对她的孩子说:“女儿,其实你的母亲没有死,她还活着……只是她离开我们很远了,很难再回来看我们……”,女儿很动情地说:“父亲,其实我知道,但我更感激是您把一个美好母亲的形象帮助我在心中树立起来,才使得在今天成为一个自信,有尊严的优秀女性”。

心理大师说过: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正是来源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初期,都因父母教养者的教养姿态,完成了向这个世界出发前的准备……所以,在现实中,父与母对我们爱和情感的表达,是浇灌我们成长模具,最终将我们塑造成型。

女孩会在良母慈爱中学习到做有关女人的一切东西,而对于男孩来讲,是他寻找未来恋爱伴侣榜样的方向。

而父亲对于男孩是如何作为男人一生的榜样,对于女孩是一种力量,另一种思维的方向,同时也是未来寻求男友和丈夫的榜样。

这个案例中的父亲,不仅把离异的尴尬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小,而且还为女儿的营造了一个良母的形象,同时也为女儿树立了一个坚毅、豁达父亲的形象……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心理情感保护发展得很好,为其一生奠定了好的开端。这就是父母的形象对人一生的影响。

但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离异的父母,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自己的婚姻解体,不了解,其实他们是因多种原因导致,婚姻到了一个结束的周期,不能用这种释然的心态去处理他们因离异导致的内心灰色甚或是仇恨、自责、抱怨等不良情绪,最终会将情绪附加到孩子身上,甚至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情感的同盟军,把孩子当成受你支配的工具,达到挫败对方的目的。这种“仇恨”的情形,心理学上称:是“爱的一个变种”,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恨也是一种情感,是爱的另一个端头。建议这样的离异者,在没有处理好上一次婚姻问题时,不要急于寻找再婚伴侣,走入下一次婚姻。这无疑是一种安全的保护自己和对方的策略。

案例2、离婚,在某种意义上是人最好的心灵成长!

“他走了,我和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由于内心的寂寞,我让儿子到大床上和我一起睡,这一睡就是5、6年,之后,我们谁也离不开谁了。没有责任的他离婚后,两年内真得象在真空中蒸发了一样,之后,有一天他突然找到我说想儿子,但我真不愿让孩子见他……

不论是什么原因的离异,其实婚姻解体本身就已说明你们到了该审视自己的时候了,就是要向内求,找原因;不要向外求,推卸责任找借口,抱怨责怪对方,甚至仇视对方。不让其父亲见孩子总之不妥,要知道:你们之间关系虽已结束,但孩子与之血亲关系是永恒不变的;认识到这点,我们就要有意识说服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只要对孩子好,怎么好,怎么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在内心消除对离异一方的怨恨等消极情绪情感,需在深层次理解有关婚姻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以往其实一直沿袭着上一辈人传统的观念来指导我们的婚姻生活,观念知识不更新,往往会在现代生活中陷入误区;其实,婚姻在初始阶段体现的是种多项匹配:诸如:人格相似成熟度匹配、价值观匹配、心理相融度契合等。而很多人却不知在婚姻的发展过程中却体现的是:动态发展性。在此阶段相知也许比相爱更重要。两个人在事业情感和审美欲求上是否同步成长?是否沟通畅快,相互体谅包容和促进?这些方面的忽视和失衡将是导致婚内欲求和感受上的不满足,于是,萌生“分离”的想法;如若在婚外再遇知异性知己,往往会促成离异。

正是很多成年人,不了解这些,一旦离异,总有一方不能释怀,最终造成双方的尴尬,无法平静相处。以为孩子有吃有喝就够了,忽略了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感受。全不知,离异父母的相处的姿态和方式以及情感的表达,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离异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再次搭建沟通的平台,在你们各自的生活空间之外,再次构建一个“友谊沙龙”,让三个人营造友好和谐氛围,让孩子回归一个心灵家园……离婚了,至少不要在婚姻解体之后,还要挑起类似婚内的战争。从深度心理分析,其实婚姻没有从他们内心真正解体,这也是一种成人不成熟的表现。

那么在这里,我们也想提供一些离异父母教养孩子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快速处理自身和孩子心理情绪的能力,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如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让孩子疏远父亲。其实是对孩子的天性、幼小心灵的一种伤害。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异性相处的能力。单身母亲应该明白,拔去仇恨的荆棘,心里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有能力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不在孩子心中培植惟我独尊。

2、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
    离婚妈妈对孩子有负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离婚怎么说也不是一种罪过。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双亲俱全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照料多是恩威并举的,父母也不会过分小心谨慎,生怕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爱,恰恰是单亲家庭所难具备的。因此单亲家长要检查自身的言谈与行为,对孩子不能带着“补偿”心理,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有时也需要对他加以一定的“惩罚”,即挫折教育。

3、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不在孩子心中培植惟我独尊。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谨、沉默寡言、缺少和其他人相处的能力,这种不良心理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有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搭伴回家,一起度周末,不给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家长这样做,不但不丢脸面,反而是一种教育行为。也可以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正确对待这种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如果因为是单亲,就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我们在这里建议离异父母们:为了我们的孩子,融化我们之间的所有坚冰,让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成长中体现一份成人的爱子之心,高声呼喊:将离婚对孩子的危害降低到零,只要孩子快乐幸福,我们可以打碎伤痛的膈膜,传递友善献给对方,一起和孩子成为朋友吧!

 

育心方舟婚恋指导师:韩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