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这块热土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2013-04-12 20:02:00)
标签:
萧山开发区美景文明杂谈 |
分类: 时评杂谈 |
萧山这块热土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文/陆地上的海蛎子
近日受凤凰网六盘水先生之邀参加了一下凤凰网论坛铿锵杂谈与萧山开发区联合举办的全国名博博主笔会,虽然说以前也常去杭州,并且去年还专程去了一趟萧山,参观过那里不少地方,尤其是那里的航民村给老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里对污染的治理很重视,虽然那里也有一些带有污染性的企业与工厂,但却未看到对环境有任何的污染,这点是值得拍手称快之处。
也正是去年那次之行让我对这座年轻的城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实也并不年轻,据说这个地方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而当地的一位网络知名博主——湖畔小子也曾给我们介绍说在20年前这个地方其实并不太注重人文环境,也就是近20年来逐渐地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慢慢地重视起来,当地的领导虽然换过很多,但这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却一点没有减退,甚至可以说一年年地都在加强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企业家们,似乎都在以自己是萧山人感到骄傲,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说当地没有让人留恋的东西,我相信谁也不会如此。
而在一次座谈会中我了解到,在几十年前外界称萧山的人与现在有一字之差,20年前称这里的人为萧山佬,而2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被外界称之为萧山老板,从这种称呼就可以感觉到当地的商业气氛很浓。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商业圈时老海也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这里的老板好象个个都很低调,并无什么大老板的样子。当时我还纳闷,心想该不是他们这些人在自夸露馅了吧?可是随后跟接送我们的司机师傅闲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里的人其实一直都是以低调为主,师傅告诉我们在街上要是遇到个穿着普通的老大爷大妈的,千万不要认为对方没什么身价,因为很有可能他们的子女就是当地的亿万富翁。而这种事在我们大连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北方的人似乎都有一种爱炫耀的作风,也许这就是文化与地域差异的结果。
可能这时会有朋友会问老海,你说这里的环境如何如何好,那有什么证据吗?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也许大家就明白这里是否如我所赞的那样,当时我们到了开发区那边的一个工业区的时候,来自北京的一位编辑当时很夸张地站在那里深呼吸,别人就好奇地问他咋啦,结果他说这里的空气太清新,并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众所周知,北京前一阵一直深受雾霾之苦,即便是现在估计那空气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对于从这个地方来的人,我想萧山区的环境与空气质量那应该是称得上天堂之所。而这一切若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没有大片地绿地,没有画中才能见到的青山绿水,谁又能看到今天的萧山呢?
如果说大家对印染相关企业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种企业对环境是有一定的污染,而我们在参观完达利服装有限公司之后,不由地对随处可见的环保设备感到惊讶,别的不说,光是那太阳能就足以说明当地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那壮观的场面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纷纷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诸如德意、吉奥等公司也是如此,厂区都是随处可见绿色的草坪,当时老海在想如果我们国家的企业都能重视环保,那象雾霾这样的现象还会出现吗?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件事,那就是人富了之后会做些什么?
也许熟悉萧山的朋友们知道,这里有一个知名的公益企业家戚顺庆,他对当地最大的贡献老海认为并不是那一年有多少产值的企业,也不是每年上缴了多少税收,而是他给当地的农民工朋友们解决了后顾之忧,首先是他创建的开发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区2万多低保住院患者开设了“三免一补”床位,免费提供住院服务。这种服务我相信全国也没几家,我们一行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前往这医院参观,但有幸地来到他创建的民工子弟学校----萧山友谊学校,与那里的学生互动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这里很快乐。而看了学校的一些设施之后更是感触可以与很多公办学校相媲美,当然,由于经费等级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却未看到这位老总有任何的退缩,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此类的好人老海只想说一句“好人有好报”。
这里除了山青水绿之外,可能从过马路这件小事也能体现出当地人的素质,我去过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在过马路的时候很少看到有机动车礼让行人的事,但在萧山却能明显感到不同,虽然是绿灯,但只要有行人要过马路,那机动车辆就会停下等一会。也许这就是传说中大家一直谈论的素质,而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那就需要长年的月积日累的养成,需要身边每个人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当地宣传部门的不断宣传,各方面的因素聚集到了一起才会出现这一幕看似不起眼,但却让外来的我们感到很震撼,才会让每一位外来的人一到此地就能感到某种文明。最后不禁想问一句,萧山,你还有多少令人惊喜的景象没有展露出来?
文/陆地上的海蛎子
近日受凤凰网六盘水先生之邀参加了一下凤凰网论坛铿锵杂谈与萧山开发区联合举办的全国名博博主笔会,虽然说以前也常去杭州,并且去年还专程去了一趟萧山,参观过那里不少地方,尤其是那里的航民村给老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里对污染的治理很重视,虽然那里也有一些带有污染性的企业与工厂,但却未看到对环境有任何的污染,这点是值得拍手称快之处。
也正是去年那次之行让我对这座年轻的城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实也并不年轻,据说这个地方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而当地的一位网络知名博主——湖畔小子也曾给我们介绍说在20年前这个地方其实并不太注重人文环境,也就是近20年来逐渐地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慢慢地重视起来,当地的领导虽然换过很多,但这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却一点没有减退,甚至可以说一年年地都在加强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企业家们,似乎都在以自己是萧山人感到骄傲,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说当地没有让人留恋的东西,我相信谁也不会如此。
而在一次座谈会中我了解到,在几十年前外界称萧山的人与现在有一字之差,20年前称这里的人为萧山佬,而2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被外界称之为萧山老板,从这种称呼就可以感觉到当地的商业气氛很浓。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商业圈时老海也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这里的老板好象个个都很低调,并无什么大老板的样子。当时我还纳闷,心想该不是他们这些人在自夸露馅了吧?可是随后跟接送我们的司机师傅闲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里的人其实一直都是以低调为主,师傅告诉我们在街上要是遇到个穿着普通的老大爷大妈的,千万不要认为对方没什么身价,因为很有可能他们的子女就是当地的亿万富翁。而这种事在我们大连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北方的人似乎都有一种爱炫耀的作风,也许这就是文化与地域差异的结果。
可能这时会有朋友会问老海,你说这里的环境如何如何好,那有什么证据吗?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也许大家就明白这里是否如我所赞的那样,当时我们到了开发区那边的一个工业区的时候,来自北京的一位编辑当时很夸张地站在那里深呼吸,别人就好奇地问他咋啦,结果他说这里的空气太清新,并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众所周知,北京前一阵一直深受雾霾之苦,即便是现在估计那空气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对于从这个地方来的人,我想萧山区的环境与空气质量那应该是称得上天堂之所。而这一切若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没有大片地绿地,没有画中才能见到的青山绿水,谁又能看到今天的萧山呢?
如果说大家对印染相关企业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种企业对环境是有一定的污染,而我们在参观完达利服装有限公司之后,不由地对随处可见的环保设备感到惊讶,别的不说,光是那太阳能就足以说明当地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那壮观的场面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纷纷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诸如德意、吉奥等公司也是如此,厂区都是随处可见绿色的草坪,当时老海在想如果我们国家的企业都能重视环保,那象雾霾这样的现象还会出现吗?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件事,那就是人富了之后会做些什么?
也许熟悉萧山的朋友们知道,这里有一个知名的公益企业家戚顺庆,他对当地最大的贡献老海认为并不是那一年有多少产值的企业,也不是每年上缴了多少税收,而是他给当地的农民工朋友们解决了后顾之忧,首先是他创建的开发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区2万多低保住院患者开设了“三免一补”床位,免费提供住院服务。这种服务我相信全国也没几家,我们一行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前往这医院参观,但有幸地来到他创建的民工子弟学校----萧山友谊学校,与那里的学生互动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这里很快乐。而看了学校的一些设施之后更是感触可以与很多公办学校相媲美,当然,由于经费等级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却未看到这位老总有任何的退缩,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此类的好人老海只想说一句“好人有好报”。
这里除了山青水绿之外,可能从过马路这件小事也能体现出当地人的素质,我去过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在过马路的时候很少看到有机动车礼让行人的事,但在萧山却能明显感到不同,虽然是绿灯,但只要有行人要过马路,那机动车辆就会停下等一会。也许这就是传说中大家一直谈论的素质,而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那就需要长年的月积日累的养成,需要身边每个人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当地宣传部门的不断宣传,各方面的因素聚集到了一起才会出现这一幕看似不起眼,但却让外来的我们感到很震撼,才会让每一位外来的人一到此地就能感到某种文明。最后不禁想问一句,萧山,你还有多少令人惊喜的景象没有展露出来?
前一篇:王菲献唱致敬邓丽君只为慈善?
后一篇:于正再三地跳出来找骂有何隐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