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鼙鼓而思良将
--大话楼市周记之三
【渔家傲】楼市四季风景异,春归雁去无留意。四面叫买连声起,价嶂里,买家捂钱孤城闭。浊酒一杯市万里,交易繁荣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政策白发商家泪。
当米国新任总统伸手救房市之时,宋江有点儿坐不住了。今儿个老宋头拿着一份《梁山经济报》,细细研究米国那黑人总统的“三不救”,脱口而出:这老小子贼明白,猫和耗子拎得恁清楚。再往下,这宋头儿陷入了一大片儿的沉思。思的不是这如峰如嶂的楼市僵局如何破,却是分明感受到作为自己钱袋子的寿张县经济下滑的压力,在这个信用不健全的草莽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不完善的背景下,用谁去寿张振兴楼市,成了摆在宋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俺宋江个儿不高,谈不上魁梧雄壮;面黄饥瘦,称不上风流倜傥;武功不强,充其量会个耍刀弄棍;胸有点墨,也就是个衙门文书出身,可这些年,俺就凭容人、用人的看家本领,却也真的成了一番气候。想到这,老宋头儿心里也就平静了不少。正当他把108将在脑海里一一盘点时,军师吴用献计来道:病重用猛药啊,我看,这个时候非得用特别的人,特别的手段,方能见立竿见影之效啊!于是乎,亲密战友黑旋风李逵同志立时浮现在宋江的眼前。
话说李逵接到大哥的任务,便火急火燎地赶到寿张县上任。李逵其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该出手时绝对出手,不该出手时打死也不出手。他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也明白宋大哥的期望有多大。正在他苦于无从下手时,公孙胜同志深夜来访。公孙胜同志挺有才,可长期被吴用的光辉淹没,一直没在梁山混成主流,此时,他觉得时机到了。
公孙说:搞定房地产,关键是刺激消费。李逵的黑脑袋点了一点,公孙接着说:我昨日掐指算了,如果,政府成立一个相应的“房屋银行”,面向有在城市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对其在农村的房产进行合理评估作价,发给其相应价值的房屋券,农民工可以持房屋券到城里买房。开发商则凭房屋券到“房屋银行”兑换相应数额的货币,此举可谓一举两得啊!李逵的黑脑袋已如鸡啄米般,听到此,一拍桌子连声说:“妙、妙、喵-啊!”铁牛兴奋地都叫出猫声来了。
第二天,李逵登堂公布了他的计划。话说,阳谷县那个卖梨的郓哥,得罪了西门大官人,只能投奔了武松,武二哥不忘旧情,把他安排在水泊梁山郊区寿张县继续卖梨的营生。郓哥想,以后到梁山那个大城市,生意肯定好,再说,支持恩人的兄弟的工作,那也是一个字:仗义!
郓哥当即带头表示支持李县令的工作,第一个报名拿房换券。于是,按照相关规定,郓哥用武二郎给的100平米的房产,换回了15贯房屋券,拿着房屋卷,来到梁山挑房子。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梁山的房产最便宜的是2贯一平米。万般无奈,他拿出积蓄10贯,又到银行贷了75贯,买了一套50平的梁山城里的房子。
郓哥虽然觉得压力大了去了,可心里的曙光还在。你想想,这李县令人虽糙点,涉及这等民生大事也不会当儿戏。再说了,到大城市来做买卖,生意肯定好,辛苦十年,没准还能开个水果连锁店什么的。在这个远大理想的激励下,乔迁第一天,郓哥就挎着个水果篮儿美滋滋地上街了。一出门就围上几个人,郓哥心想这大城市不愧就是大城市,生意好着呢。心里正美着,这几个人突然抓住他说:“谁让你在街上卖东西?”“罚款”!郓哥一下子傻眼了。
从此,郓哥彻底失业,又没有城里人的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什么的,寿张县回不去了,城里还拉了一屁股债,只能在街头靠捡破烂为生。渐渐的他发现,周围都是寿张县的乡亲,干得都是捡破烂的营生。
没多久,梁山已经满街流民,治安混乱、怨声载道。宋江发现了问题,找来吴用问计。吴用直白道:发放房屋券的点子不仅是个馊主意,而且折射出黑旋风的工作作风何等的不踏实,他一去寿张不是扎扎实实搞研究,搞调查,而是听信了一些所谓学者的损招,以拍脑袋的方式来帮农民完成“城市化”。房子不是现金,在农村存储在银行可以随时支取?简直可笑至极,价值呢?不同阶段房屋的价值价格不同,用什么做支付标准?还有货币汇率怎么计算?这是一种质押典当,而非什么银行,如果是银行,那房子的价值如何保值?利息怎么计算?比如换算一块钱存了,等需要的时候再来支取需要支付100块钱才能赎回怎么办?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诱骗,诱骗农民放弃房子。
吴用没想到,给黑旋风出点子的公孙,此时就在一旁,更没想到的是,公孙居然比自己更激动:“李逵这厮搞的什么名堂,又是要农民的房子,又是要农民的地,那农民究竟应该去哪里?这个事情要问责,要严肃处理。”
此时,宋江缓缓站将起来,摆摆手道:“罢了,罢了,危机当前,需要集思广益,大家先想想治病之策吧!”
公孙、吴用默然,老宋头儿攥着108将的《花名册》在堂中踱着步儿。一圈、两圈,又是一圈、两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