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有人替房地产商“好意思”

(2008-07-14 13:02:19)
标签:

房产

总有人替房地产商“好意思”

    去年的此时,在房价高烧,中央政府开出的各种药方尚未见效之下,有个开发商卖乖地说:房价已经疯涨到连我们开发商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的程度了。立刻,善良的社会公众,纷纷感觉这主儿是开发商中挑出来的,算个有良心、能说真话的另类了。恕鄙人眼拙,在那个时候无论如何也没看出此“不好意思”和开发商的良心发现有什么联系,相反,倒觉着其一边得意洋洋地数着钱,一边幸灾乐祸地说“不好意思”,特假、特不地道。 

    风水轮流转,今年的此刻,大势变了,银根紧了,炒家退场了,买家观望了,真实需求现身了,行情就这样掉头向下了。那位“发现良心”的开发商此时沉默了,然而商家不说话自有说话人。一段时间以来,一大批专家学者手持“救市论”的大棒粉墨登场,近乎纯粹站在房地产商立场上的呼吁极尽软硬兼施,更有个别地方政府跟着“救市论”的大棒起舞,市场刚有些滞涨就忙不迭地出手“救市”了。

    如果要说市场规律,有一个规律是绝对真理,那就是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着一个波动周期。那么,在经历长达十年的上涨周期后,我国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呢?静观这场房价涨跌的过程,中央政府的理性和客观让人欣慰和称道。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直以来中央政府在房价问题上使用的词叫做:“稳定”,而没有跟着舆论用“打压”、“遏制”之类为人们解气的词儿。道理很明白,中央政府已经十分明确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从舒缓供求关系,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到收紧房贷,让银行缓释风险,都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决心调控房价但不希望大起大落的思路。

    在这轮房价下调中,深圳成了一些替开发商“好意思”的人拿来说事的经典案例,许多人言必称深圳房价缩水吓人。没错,依目前的统计数字,深圳房价的调整幅度占上了全国之首,但是,人们却忘记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仅2007年上半年,深圳的房价涨幅就超过了50%,也是全国之首。涨跌相较,目前的调整远未到位。

    显然,现在中央政府的一系列药方在市场显效了,开发商在销售回款放慢、银行贷款缩紧、上市阻力加大的形势下,不得不收收疯狂的手了。现在,楼市究竟有多大的泡沫,我们无法说得清楚,但用政策逼开发商主动收收搂钱的手,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是毫无疑问的。在此背景下,那些鼓吹“救市论”的人,在为谁说话就显而易见了。

    市场上有杂音不要紧,可怕的是这些杂音干扰了正在显效的政策。在中国这个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利益攸关的市场中,政策的刚性很客易被利益衰减,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刚刚导致部分城市的房价步入调整,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采取措施予以化解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为房地产市场中的最大利益主体之一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下跌,以确保财政收入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据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已经有两个地方城市政府在交易量萎缩之下,开始出手减税了。殊不知,这样的政策一出手,正好迎合了开发商不愿降价的预期,将进一步使房价的走势发生扭曲,进一步加大挤压房价泡沫的成本、风险和难度。 

    不需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挤压出累积的泡沫,在调整刚露端倪之下,人为中断调整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我们无法要求在楼市调控脚步走近时保持一个声音,但有责任要求针对楼市的动作和言论都对民生无害。

    总有人替房地产商“好意思”,早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多么希望羞羞答答出招“托市”的专家学者也好,赤裸裸向调控政策喊话的房地产商也罢,此时能真正地“不好意思”一把,为挤出楼市多年累积的泡沫,让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常态出把力。也许,这仅仅只是一种期待,惟一靠得住的恐怕还得是调控政策的坚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