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量民生事,点滴总关情

(2008-05-27 15:37:38)
标签:

房产

质量民生事,点滴总关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瞬间夺去了汶川灾区太多鲜活的生命。当人们转头发现,在那一片坍塌的废墟中,却顽强挺立着一座希望小学,人们在震撼了最初的感官、心灵乃至血脉之后,开始了震撼灵魂的思索。

    大地震是对中国建筑业的一次破坏性试验,大自然的这次检验波及大半个中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无疑,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我们无暇批评,但灾难的确在逼着我们再次拷问建筑与生命、建筑与资本、建筑与管理、建筑与责任的关系。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关注灾区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那座被众多的网民称作“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如果说,一座小学逃过大地震的劫难,或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如果真的像网友们说的那样,由这个房地产商负责建设的5个学校都那么顽强,这偶然中就有质量创造奇迹的必然了。

    血淋淋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房地产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产品。所有的开发商、建筑商,所有的工程监理、管理部门,如果在汶川脆弱的教学楼前仍然没有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仍然没有用心去思考质量和生命的关系,那也就难怪社会舆论存有太多的疑虑和责问了。

    与此相关联,房屋建设的抗震标准虽然很严格,可是当我们重视审视汶川村镇建设,便会发现另一个质量漏洞存在于管理层面。那些由村民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质量低劣房屋,也在这次大震中夺去了大量鲜活的生命,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说实话,由开发商统一建设的房屋,只要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既有的法规,在质量控制上是完全可以管得好的,可是对村民在自己宅基地上盖起的房子,究竟怎么管才能抗震,其实并没管抑或说没管好,这给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课题是紧迫而巨大的。

    把话拉回到此次的灾区,大地震后我们面临家园的重建,这个家园怎么建?建在哪?现在,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日,有消息说在汶川大地震中遭遇夷为平地之灾的北川将异地重建。显然,这是在搞清“地下”,避开高危地理环境的科学决策。可是,是不是换个地方用更多的钢筋、水泥,把房子建得越结实越好?仍然需要我们跳出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从此地、此时的现实出发。

    地震发生后,面对众多的关于究竟什么样的建筑,在大地震中才不会顷刻坍塌这样的专业问题,建筑师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回答着。其实,对此日本的实践经验早就给出了答案。

    日本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地震高发国家,历次的地震经历让那里出现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轻型钢塑房,这样的住房不仅抗震,美观舒适,而且相当的经济。据说,这样的一套住房,价格也就在一两万左右。在美国,登记在册的此种住房的住户,己占到美国总人口的近15%。有专家说。如果汶川城中全是这样的房子,震倒了可以再扶起来,压在震倒了的房子里的人,也会自己爬出来。可是,这样的住房在中国却一点儿市场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念上的落后。

    现在,大地震余威还在肆虐,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亟需安置。当我们一旦进入重建家园阶段,到底还要不要在这个绵蜒数千公里的地震多发带上再建钢筋水泥、砖混结构的房子?中国人不习惯的东西要不要改一改?都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灾害既已发生,损失无可避免。所幸的是,一场天灾已经在国人的心头敲响了减灾、抗灾的警钟,在灾后重建问题上,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思路已迅速形成了共识。但不管是质量还是管理,也不管是异地重建还是原址重建,重建的过程总是艰辛而漫长的。质量民生事,点滴总关情,在整个灾后的重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地震这种大自然灾害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恐怕都有个质量问题需要我们牢记而不可忘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