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在左边,房价在右边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时挺有意思,当和某件事较上劲儿的时候,哪哪都能扯到一块,比如说房价。因房价的居高不下,人们会把所有新政都往那一堆上整,不把风马牛弄出点关联来不为算。最近,有消息说,公安部正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将对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探索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闻此,立即有舆论认为,这是降房价的行政之手。
没错,房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任何一项带有革命性变化的社会政策,都可能也应该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是,我实在没搞懂,户籍改革与降房价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反比关系。对那些个看似合理的推论,往好里说,是对降房价的一种期待;往狠里说,未必不是一种忽悠抑或添乱。
现行的户籍制度的确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特殊性更多表现在计划痕迹的浓厚上,它产生在国家消费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是国家运用行政资源调节社会资源的必要手段。任何一种制度的出台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简单以今天的不合理来判断昨天的不管用。不可否认,我国的户籍制度曾经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现有的户籍制度也的确造成了城乡分割,形成了特殊的“二元经济”与“二元社会”。顺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的直接理由,而绝非是什么城市降房价的行政之手。
供求关系决定房价是绝对真理。在影响房价变化的诸因素中,土地及建筑成本、开发商利润、投机炒作行为以及政策导向等都会对房价起伏带来影响,但最基本的要素还是供求关系,这也是区域房价长期走势的晴雨表。明眼人一想便知,一旦取消了户籍限制,这个需求的量到底是增了还是减了?恐怕是一笔不用细算的明白帐。时下,几乎所有城市在保障性住房的购买条件中都有户口限制,可就在这样的严格限制下,仍然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城市政府仍然是深感力不从心。试想,一旦放开户籍限制,瞬间便会产生一个多么庞大的购买力,不知现在的高房价还算不算最高?
说心里话,我是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因为迁徙自由和权利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应该是户籍改革必须坚持的目标。但是,中国的现实是,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城市的教育、就业、医疗条件,相对于农村更优越,人口单向流动的指向更集中、更明确,仅此,单纯从稳定城市的房价角度来说,我不知道如何能推导出一个降房价的美丽神话来?
我注意到,有人理直气壮地认为,在这场改革中,人们更多关注了一种单向迁徙,而忽略了城市户口向农村迁移的问题。言下之意,一旦没了户籍限制,城市一部分人将选择在农村买房、建房,从而减轻了城市住房压力,城市的房价必降无疑。其实,要真这样,前一阶段政府严厉查处的所谓“小产权”房,岂不犹如雨后春笋,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岂不要彻底被颠覆,更可怕的是,本不具备竞争能力的农民,其生存之本岂不将被无情掠夺。即便如此,如果社会资源未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和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在政府保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单一流向城市的人口骤增,价值规律就会再次告诉我们,城市的房价只会涨不会降。
户籍登记的变更并不难,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却实在是太复杂,寄希望于户籍制度改革来降城市的房价,显然幼稚了点,甚至远比户籍制度改革的浪漫主义者自私了点。面对户籍改革加快的脚步声,我们的专家、学者应该和政府一道,提前感受到城市住房保障的巨大压力,却丝毫不该编造借机降房价的神话,实在是因为户籍改革在左边,城市的高房价在右边。
(此文为本周四《竞报》专栏稿,请勿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