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幅射能力
北京、南京、西安三城市,当属中国最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可奇怪的是,它们一若自私无限的家伙,旁若无人地吃着独食,自顾自地小康着。
作为中国的大都市,北京、南京、西安自身的发展都很快,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很差。一个小小的深圳,外加一个南蛮之地的广州,便把整个“珠三角”整繁荣了;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周边各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协调,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群龙起舞,渐入佳境。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连东五环边的廊坊也带动不起来;南京,做过旧政府的首都,著名的工业基地,连一江之隔的扬州带动不起来;西安,西北重城,几乎与之相连的咸阳却被它无情地抛下了。
此间有众多让人不解之迷。
前年,亚行为河北省做经济研究报告时,提出一个让人出冷汗的概念叫“环京津贫困带”,给出了一个让人惊诧的数字,“环京津贫困带”有贫困人口270万。
当时,看了这个报告后,我不寒而粟。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两年多来,我基本上把业余时间全泡在了北图,读了上百本书。几易其稿写成《中国六城市经济幅射能力比较》,昨晚回家再看,洋洋三十万字,其实就说了以下的一些个问题。
几乎没有必要再拿出来浪费纸张资源和读者宝贵的时间,但有几句话是应该说的。
“环京津贫困带”由来已久,早在明初即有。李自成当年从昌平方向打进北京,一路走来,兵丁已不足以攻下城池,正是这个贫困带帮了他大忙。据史料记载,连北京的城门都是这个贫困带出生的宫里人帮助打开的。若干年后,李自成忘记了是谁成就了他,再度出兵山海关,还是这个贪困带的人再没让他囬来。经济连着政治,国家安全需要迅速消灭这个贫困带,而能够担此重任的不是北京,而是天津。在拉美地区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阿根廷和智利的首都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大部分地区被排斥在经济增长之外。巴西的东北部、北部与东南部、南部,最高与最低人均GDP相差数倍。一部分人口被边缘化了,一部分地区被边缘化了,造成了拉美国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中国如何走好城市化道路,上个世纪拉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为前车之鉴。这,恐怕不只是个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一条重要规律,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所有大城市、历史名城的起源都是兵站,兵站是为打仗准备的粮仓,它的符号叫:掠夺,掠夺带来的后果,现代经济学称之为“空吸”;而西方城市是从贸易起源的,它的符号叫:“互利”,互利带来的结果是共同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无庸质疑;广州作为狭义“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没有太大争议;而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还存有颇多争议;南京作为苏中、苏北,西安作为西北的经济发展龙头,就大欠火候了。关键还是北京、南京、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地区没有发挥带动作用,而是从这一地区抽取资源与资金,却没有反哺区域经济,一如开城的兵站。
中国历史文化有一条值得研究的线索是皇权文化。北京、南京、西安这样的城市,做皇城许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众星捧月”态势,“老子天下第一”根深蒂固,带动周边的意识淡薄,北京尤甚,而周围城市也甘当臣民,讲奉献,不讲索取。1987年国务院把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的口号是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然而,十年来和北京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北京的首都优势压得天津喘不过气,天津感觉自己的发展受到了北京的压制,河北觉得自己为北京发展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多于获得的利益。有一个事实为证,廊坊与郊东的土质、气候基本一致,北京却舍近求远,去郊东建蔬菜基地,而不是在廊坊,除了其它原因,恐怕全国各地都愿意为之奉献,而其自身又无带动周边的责任自觉,当属一因。
环渤海经济带建立,是不是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开始?难以判断。但北京、南京、西安三大历史文化名城经济辐射能力的丧失,值得从国家战略、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城市发展史等多角度深入研究和思考。
眼下,出本严肃的书远比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难得多,只好把主要想法说出来,至于书稿,便从此压入箱底,当个挡土的垫子,那雪白的纸儿也算是发挥点作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