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体:高筋面粉325g、牛奶+水200g、细砂糖30g、酵母4.5g、黄油25g、盐3g
紫薯芋泥馅:去皮紫薯45g、去皮荔浦芋头320g、椰浆100ml、细砂糖12g
其他:杏仁片适量
辅助工具:烤箱、面包机、蛋糕秤、量勺、擀面杖、硅胶垫、陶瓷刀、烤盘2个、油纸、烘培纸
二、做法
1、牛奶+水一共200g(我是用了50ml牛奶,加水后用称重够至200g)、细砂糖30g、高筋面粉325g、酵母4.5g,放入面包机,用和面功能,和面20分钟至出筋阶段。注意顺序是先水后粉,最后酵母
2、面团至出筋阶段,加黄油25g、盐3g,所谓的后油后盐法。继续按和面程序至扩展阶段。我是又和面了40分钟
3、到扩展阶段,面团已经可以拉出薄膜了,只是还不到薄的手套膜阶段,薄膜略厚。这时候把面团滚圆,盖上保鲜膜,自然发酵约1个到1个半小时;
4、处理紫薯芋泥:将半个去皮紫薯、半个去皮荔浦芋头切块入锅隔水蒸软。去皮紫薯约45g、去皮荔浦芋头约320g,大概蒸20-30分钟
5、蒸好的紫薯芋头用勺子压成泥状。
细砂糖12g放入100g椰浆中拌匀至融化。然后将椰浆和紫薯芋泥拌匀。正宗的荔浦芋头蒸好就很粉了,轻轻按压就软绵化掉了。
6、拌好的紫薯芋泥馅,这时候是湿湿嗒嗒的,放入不粘锅中火加热。注意不断搅拌避免粘锅。炒至基本上没有水分,芋泥黏性变强就可以了。这时候的芋泥还是有点湿湿的,放凉后表面会变硬。也可以放入冰箱,加速冷却。
7、回头看发酵好的面团,体积是原来的2倍大,手上粘粉戳面团,戳的洞略微回缩但是不塌陷,就是OK了
8、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约40g小面团。我是正好分了13个小面团。
9、滚圆后盖上保鲜膜二次发酵20分钟
10、冷却的芋泥秤成40g一个,搓圆备用。二次发酵好面团,先压扁,再用擀面杖擀成圆形,中间放上紫薯芋泥球
11、用面皮把紫薯芋泥球全部包起,底部捏紧,整个先滚圆,放入内侧涂抹玉米油的模具中,三次发酵15分钟
12、烤箱175度预热,在发酵好的面包上用小刷子刷上适量清水,铺上适量杏仁片
13、在模具上盖上一张烘培纸
14、在油纸上再压上一个重的烤盘。将装有面包的烤盘(连同压着的烤盘)入烤箱150度上下火烤18分钟,再180度烤5分钟上色。因为面团的份量少了一点,发酵不够,压的烤盘重量又不够,所以烤出来的面包没有上色均匀
15、翻过来看,倒是还不错的
等面包不烫了,随便拿一个切开,中间的紫薯芋泥馅还是很软滑的。
严格来说,外形不如上次的日式紫薯香芋包完美,但是换了个造型会更可爱,喜欢什么外形的,看自己喜好就好,反正都是极好吃的
三、超级啰嗦
1、模具型号是SN3476,直径7厘米。用我家这个28*28的金盘可以放12-13个。不过之前买的模具只有9个,另外3个就用别的尺寸来替代。也因为有2个尺寸特别大,所以面团份量有调整,最后是做了12个,如果都是用SN3476,那食材的份量正好做13个。
2、严格来说,这次不是很完美。原因就是没有估计好模具的大小和面团的份量,而且压在模具上的烤盘不够重,导致烤制过程中的面团没有长到“天花板”高度,顶部没有上色。
3、注意,如果发现烤好后不上色,宁愿就这样吃,也不要试着通过再加硬物后增加烘烤时间的方法,否则有可能让面包烤得过硬,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