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有惰性的,漏了一天没有写,就连着几天没有写的动力了。继续吧,今天继续写美食,写香港,写湾仔,写轩尼诗道,写檀岛咖啡。
说到檀岛咖啡,影迷们可能是透过《月满轩尼诗》知道的,在那一个卡座前,张学友和汤唯点的奶茶和蛋塔;但对吃货来说,檀岛咖啡是有香港最经典的蛋塔,还有一样闻名的咖啡......
而我,对于这个檀岛咖啡的朝圣,是在2018年。
檀岛咖啡饼店,位置在湾仔轩尼诗道的176-178号,从湾仔地铁A4口出来右转沿着轩尼诗道一直往铜锣湾方向走不远,就可以看到这个门面
虽然我知道,品尝一样食物最好的时间是饥肠辘辘之时,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的时候肚子不饿或者刚刚吃饱,再怎么样也会失去吃的兴趣。可是一个吃货在香港是很难有肚子饿的时候的,所以当我们那天在甘牌烧鹅吃饱,散步到檀岛吃茶点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失误了。
两点到的店里,客人不多,甚至比不上店员的数量。还算热情的递上餐牌,就等着我们下单了。
我们刚吃饱饭,所以主食类的不考虑,当然了,檀岛出名就是咖啡和蛋塔,这是必须要点的,除此之外再点一些传统糕点吧:奶茶、菠萝包、沙翁、瑞士卷......
额,就是这样的记账单,完全没有办法确定对不对,店员说啥就是啥吧,反正价格总共150港币
点心都是已经做好的,奶茶和咖啡也很简单,所以东西一下子就上桌了
檀岛的招牌名字就写着咖啡饼店,也就是这里是以咖啡+糕点为主的店铺,可能咖啡有过人之处吧,可是我不爱这一口所以分不出高低,奶茶也只是芸姐为了解渴而点,所以这两项,略过,不评价。
而接下来的这个蛋塔,才是店里可能最主角的食物。香港美食届对檀岛咖啡饼家有这样一句话的评价“檀香未及咖啡香,岛国今成蛋塔国”,足以证明其高超的水平和江湖地位。而这其中檀岛的蛋塔,是很多香港人心目中的“港岛第一”
最特别的就是这192层的蛋塔酥皮,口感更酥脆更好味。还有蛋液保持在将熟未熟之间的嫩滑口感。我们吃到的蛋塔,就是这样嫩滑又酥脆的混合,唯一可惜的不是刚出炉,缺少了刚烤制出炉的那一股扑鼻浓香
我会在这里点菠萝包,完全是因为在《香港味道》里,欧阳应霁先生在介绍菠萝油的时候写的第一个店家是檀岛,接下来才是金华。金华冰厅的菠萝油,基本上在我心目中已经是香港菠萝油届的No.1,霸主地位无法撼动的。在这里尝试,可能只是想验证一下区别而已。但是一开始把菠萝油点成菠萝包已经是失败了,但是和蛋塔一样的冷着上桌的,更加失败。我记得在金华冰厅,哪怕买菠萝包的时候不是刚出炉,好歹人家也会帮微波“叮”一下,这里失败的原因,我因为我点的是菠萝包,不是菠萝油,所以不需要热度融化黄油吗?
如果说蛋塔算是中西合并的香港土产,那这个沙翁则是标准的国产货。据说有人从清末民初的《广东新语》中找到一段记载“以糯粉杂合白砂糖入猪油脂煮之,名沙壅”,似乎成为了沙翁身世缘起一个可能。相比而言,比沙翁和甜甜圈是亲戚的说法更显得合理。
新鲜鸡蛋和高筋面粉在热水中拌匀,然后放入暖油中油炸,捞起滤干油后再撒上白糖,这样的沙翁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的高油高糖高热量罪恶食物。
而同样遗憾的,上桌的沙翁冷了,没有达到酥软细滑,蛋香浓郁,入口融化的口感。
最后这个瑞士卷,同样也是冷的。只不过和其他的食物相比,冷的蛋糕口感其实相差得没有那么大,虽然是最普通的蛋糕卷,但胜在细腻,反而比菠萝包还要好吃一点。
吃完,其实心里是遗憾的。内心的感觉如果这里不是有《香港味道》的介绍,可能我路过都不会进来品尝一次。师傅的手艺应该是好吃,怀旧和经典的食物也有该有的品质,但,就如同店里少了人气有点冰冷一样,失去了热度的糕点,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会严重的打折,甚至骨折。
推门出去,看见了店铺橱窗里外卖的各式糕点,其实我点的这些,就是直接从橱窗里装盘上桌的
蛋挞9港币一个

沙翁14,我有点好奇,同样价格的蛋球是什么玩意

旁边还有鸡批,咖喱角
还有各式松饼、蛋糕
记得似乎核桃蛋糕还不错,但是好像没有看见
也许,没有下次再光顾檀岛的机会,因为这次没有一样是让我很满意的。也许,我会在肚子很饿的时候,趁着糕点刚出炉,来一个蛋挞,再来一块蛋糕,品尝这绝对复古和有轻易的糕点。
是哪一种可能,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