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朱育红老师

(2010-11-02 17:56:58)
标签:

朱育红

青岛

教材

契合点

遮挡

杂谈

分类: 教*学而时习之

朱育红老师

对于这一领域,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词;写出一个你最关心的话题。

一个正方体放在墙角,露出三个面,如果放四个正方体会露出几个面,有的学生认为会露出十二个面,有的学生认为会被遮挡,面会少,就促使学生去动手探索,让学生分头研究露出几个面?横着摆,竖着摆,为什么不同的摆法,露出的面不一样,每次增加后,露出的面不一样。为最后的做好铺垫,各个版本的教材全要重新送审,有规律的摆放,有的孩子会把好的想法呈现出来,学生会想到,我该怎样去解决问题。不同长,可以通过移动变换成同长的图片。看到上面的面,下面的面被遮挡了,看到前面的面,后面的面被遮挡了,看到左面的面,或右面的面被遮挡了。动手操作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学生在观察时,会发现他看到的不是三个面,而是四个面,这是从一个方向去看的,但我以为,当物体比较小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看到四个面,但不能说是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因为离眼睛太近了,人的两只眼睛就不是从同一个方向看到的了,而是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因为两只眼睛之间有距离。

想像物体的方位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运动关系,体现的是空间观念。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证明(包括逻辑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紧密相联系,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面与体的关系,不是老师说的,而是学生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数学活动是否具有数学意义,是不是具有挑战性。

在教学七巧板时,可以让学生拼成语故事,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我在教学时为什么想不到呢?

在和教师沟通不了的时候,不能埋怨教师的水平太低,而是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找到和教师的契合点呢?既然要教师放下来教学生,为什么我不能找到与教师的能交流的地方,从而和教师达成共鸣呢?教学是面向活生生的人,教学研究需要一个团队,又何偿不是面圣活生生的人呢?不同的是教师容易给自己下结论,认为自己搞不好的就一定搞不好,好像自己就是一个预言家,或是判官。同事说:“我不行的,没有能力,不会在教学上有什么发展的!”这个时候,我对她说,你真厉害,一个专家教授尚不敢对任何一个人下一个定论,而你就下了定论,足以见得你是比专家还要厉害的了。我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话语面对好几位同事说过了,但所起的效果没有。说明我还是没能了解教师们的想法,还没有找到和教师的契合点,但是我竟然还说不是自己的原因,还埋怨所处的环境不好。但任何一位名家教师的成长不是经过无数的考验呢?看来,我的不足之处可不仅是教学能力的问题,连处事能力也是有待于提高了。

在国内要大声说话,在国外要小声说话。尽可能的让学生去体会。一张宽一点儿,另一张窄窄的,问,哪一个更像,其实是引入生活中的比。借助于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个数里,要通过液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回归生活中去,从人体上的比。青岛教材。比赛中的比和生活中的比不一样,比赛中的比记录的是一种数据,借助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数对该画位置,方向和距离。有

听朱育红老师的课,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没有激情,没有起伏,但娓娓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温和,认真听来,收获颇多。开始有点不接受,很大原因是前面的老师课很有起伏,对于注意力来说,很容易受定势的影响,但静听之中,却发现朱教师课满是课例,借鉴许多PPT和课例等。只是对于有些学员教师来说,难免会有打不起精神的感觉,朱老师有时也会不厌其烦地解说着PPT,这点倒是可以简略,因为从头到尾都如此,难免会影响学员教师接受情况。在对比教材中,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要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限制,还应当多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综合考虑,专业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或设计教学内容。

温柔的解说者,让我感觉到小学教师是怎样教小学生的?

不应该让学生猜,有时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课件是干什么的?

用PPT同样可以达到动画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课件的使用不是画面多么的华丽和复杂,而是创意是不是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能不能切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能不能用最简约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但却不能正确举例。原因:周长确实用的不多?教学中侧重计算,应用忽视对于图形的感觉。M+是储存,MR是提取,计算器的使用。不仅是会使用计算器,还要注意输入的正确性,细心。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许多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细节。

温柔的哲学教师,充满爱心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