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成都小众自驾游清明节 |
分类: 四川市井生活 |
12年前,我是无意中在512大地震坍塌前看了它最后一眼;12年后,在经历了难以置信的新冠疫情后,我旅行的第一站,又选在了这里。这就是四川彭州的白鹿镇的领报修院(当地人又称它上书院)。

清明时节,恰逢春光明媚草木吐绿。宅了三个月的心蠢蠢欲动。想出门玩,却又有些担心疫情反复有风险。彭州吧,这里一直就是0确诊。户外走走逛逛踏个青,应该可以100个放心。(鉴于最近有极少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最好还是带上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白鹿镇位于成都北面龙门山脉腹地,距离成都天府广场76公里,车程1.5小时。这个外地人似乎没听闻过的小镇,有着无比灿烂的历史文化。《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慎王五年秋,秦从石牛道伐蜀。蜀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白鹿镇就因为这白鹿山而得名,它见证了古蜀国的灭亡。

清清灵灵的白鹿镇也得到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青睐,在此建立了道教24治之一的漓沅治。而后有了唐诗中的鸿都观。1860年,法国传教士来到了白鹿镇,在这里修建了两座专门培养四川地区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的神哲学院:上书院和下书院。当时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几乎都是从这里派出去的。 去年获得过友谊勋章的北外教授伊莎白柯鲁克小时候就随父亲在这个小镇生活过。她拍摄的领报修院的照片和我在512地震前看到的几无差别。

1998年起,《南方周末》在国内选取了3个点,连续观察记录了十年,每年新年的时候刊登。其中川西的一个镇选的便是白鹿镇。而后这些故事,收录在了《这儿与那儿:中国转型期基层调查》中。通过那些琐琐碎碎的小事,记录了中国十年的巨大变化。那些当年的新闻便是日后的历史。现在回头翻阅,格外感慨。

谁都不会想到,在它百岁生日的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这座美丽的教堂分崩离析。在福建的援建下,断壁残垣按原样修复,同时打造了一个法国风情小镇。地震的记忆留在了白鹿中心校里,也是以前下书院的原址,如今的地震遗址公园。这个在地震中连根拔起,拱起来近三米的教学楼居然连玻璃都没碎,学生也毫发无伤,被誉为地震中最牛的教学楼。

地震前国家级文物领报修院就是流传于成都婚纱摄影圈子的秘密拍摄基地,沧桑的欧式建筑是婚纱照的完美背景。而后重建的法式小镇,更是文艺青年们热衷的人像摄影地。仅需一小时,你就能穿越到欧洲或者鼓浪屿,常常成为旅游攻略里的title。在我眼里白鹿镇最美的依然是领报修院和那些越来越少的白墙青瓦老房子。

四川的老房子旁,总会种上一些花草果木。这季节盛开的是一种叫做棣棠的花儿。它的花期总是在清明前后,小时候一直叫它清明花。在日本,它也有个极美丽的名字:山吹。微微泛红的黄色花儿在山风中摇曳,很美好的感觉。今年清明节,去扫墓的话最好不要烧纸钱,改送一束花表达心意。春天干燥,注意山火危险,西昌刚又过了一次林火。

逛完山里的小镇,直接驱车来到军乐镇。军屯锅盔!必须的!对我来说,锅盔只有一种,那就是又酥又脆的军屯锅盔,而且必须是来军屯吃。成都街头那种,基本都是油炸出来的,也不能一圈一圈撕下来吃,完全没胃口。这个相传三国时期姜维屯兵的军粮如今已是成都人日常的美食,可咸可甜。特别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真的太好吃了。什么汉堡披萨都比不上它。

鉴于现在国内外疫情形势,短时间内估计只有在川内逛逛了。正好把我以前私藏的很多秘境分享给大家。四川真的很好耍,欢迎大家多来看看。我有个想法,每一集旅行,除了讲历史,逛风景和尝美食外,如果发现好的当地特产,我会问老板要个联系方式,帮他们推荐一下,疫后他们的生意也不好做。这一次我准备了一家我吃了十年的锅盔店,他家可以快递。早上发货下午就能到成都,烤箱里热热和新鲜出炉的没啥区别。想知道的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