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豌豆花--诗经里的植物

(2008-09-09 14:37:00)
标签:

植物

苕菜

野豌豆花

野菜

美食

采薇

苏东坡

休闲

分类: 茶余饭后

野豌豆花--诗经里的植物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这是能让肉食者苏东坡放弃鸡鱼的元修菜。也就是四川人叫的苕菜。小时候最喜欢外婆做蒸子饭(不知道该如何写,就是那种用蒸笼,把饭和米汤分开的做法)。不但饭干爽清香,浓稠的米汤里煮上一锅苕菜嫩叶,起锅的时候加少许盐和葱花,美味得现在想起来都有流口水的冲动呢。 

 

    近几年才知道,原来苕菜又叫巢菜,元修菜,野豌豆花,还有就是“薇”。没错,就是诗经采薇里面提到的野菜“薇”(以前一直把采薇里的薇菜认为是今天依然流行的蕨类薇菜呢)。当我第一次发现苕菜花就是“薇”的时候,真的很无语。那么引人遐思的“薇”居然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被父母嘲笑是喂猪用的苕菜!真真是大俗即大雅。有点像在网上特崇拜某位神秘网络名人,某天看到照片突然发现,他原来就是自己身边熟知而普通的张三李四。有没想撞墙的感觉?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到了首阳山,无以果腹,采薇捣食之。做采薇歌,叹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苏东坡说过:“菜之美者,蜀乡之巢。”陆放翁说:“作羹尤美”。从古这就是有名的野菜,看来我也曾“雅”了很多年而不自知啊。

 

    在我们小时候,农民收割完水稻后,要留下来年春天育稻秧的田地。为了不使其荒废,就种上苕菜,既可以做猪饲料,也可以沤作自然农家肥。自从化肥成了农村几乎唯一的肥料以后,种苕菜的农民越来越少。如今我们要想再品尝这种美味,看来又只能学古人去采集野生的了。

 

    现在改良川菜里也有很多耙耙菜品种,但一来米汤不够浓,或者有些就不是用的米汤,二来都是些四季豆啊土豆之类的。都赶不上小时候吃的米汤苕菜美味。就连春天周围郊县山区农家餐厅卖的野菜中也几乎不见苕菜,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猪食外,估计和它的饮食禁忌有关吧。民间流传一个禁忌,不能边饮酒边吃苕菜,是相冲的。至于违反了会如何,没敢尝试过,也不清楚后果。

 

    这里我说的苕菜,是指野豌豆花这种。它和紫云英还是有区别的,从花就能很清晰的辨认了。记得小时候为了区别这两种苕菜,把紫云英叫做江西苕(音),以表明紫云英是引进品种, 而野豌豆花是土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