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中国商业地产购物中心不动产杂谈 |
国外房地产的发展周期和成熟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达到80%后,房地产将推出支柱产业地位,主要是存量资产的盘活和运营。中国现在一年新开发房屋850万间,美国37万间,是美国的23倍。北京一年的开发量等于全欧洲的一年的开发量。仅以2008年为例,截至12月末,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014.3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38.2万平方米。2008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337.2万平方米,,住宅新开工面积1565.3万平方米%。 未来的房地产形态无疑存量资产经营是主体,商业物业和持有物业是绝对的主流。所以中国开发商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提升是趋势和必然。 商业地产自身的发展周期、城市化的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均收入增长包括消费理念的提高,特别是文化水平提高与休闲时间的增加,都促使中国的商业不动产进入一个相对成熟和快速提升时期。 中央政府此轮对住宅的疾风暴雨式的调控客观上对商业地产是一种客观利好。推迟和放弃大宗财产购买和大额投资的挤出效应,无疑会加大生活、日常和小额的消费,对零售终端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当然地方政府主导型的GDP情结和追求高大全强政绩工程的驱动也是造成中国也是造成中国商业地产出现这样一个同质化甚至相对恶性竞争现状的推手。
|
第一, 第二, 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形态演变与三个阶段 Ø Ø Ø Ø 第一个阶段:以销售为主的商铺型方式; 第二个阶段: 进入销售与持有结合的状态,最好的一个模型就是现在主流开发商在坚持做的城市综合体,销售物业跟持有物业找到了较好的组合和一个相对良性的资金循环链 第三个阶段: 未来一定会进入一个持有物业为主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结合的阶段。 |
中国商业地产发展三种模式
一.
二.
三.
中国商业地产三大特点
一、连锁化、标准化与同质化
二、分类化、多样化和差异化
三、国际化、本土化与梯度化
Ø
Ø
Ø
海外商业地产发展脉络
美国
车轮经济:郊区化,TOD,交通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的新城和小镇。
引领创新: 室外室内化与室内室外化,电影院、真冰场和娱乐场进入购物中心。 儿童体验中心,奥特莱斯等。
日本
精细化: 微笑服务、室内立体灯光设计、色彩规划、女性停车场、卫生间
科技化: 日中比较,人口高度密集的,土地相对稀缺的,省地节能环保。
欧洲
人性化: 人均GDP与人均幸福指数(生活节奏与氛围,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文化性: 最好最幸福国家排名:芬兰、瑞士与瑞典(文明、自然与科技结合)
中国商业不动产趋势
三个演变
Ø
Ø
Ø
四个转型
企业转型:资产配比出现新趋势,商业不动产投资占到品牌房企投资比例的20%-30%甚至50%;
物业转型:持有物业开始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和综合性开发商的主流和趋势选择;特殊形态和主题业态如社区商业、商业街和专业卖场等的散铺销售退为补充性的形态;
行业转型:住宅为主的开发向复合开发甚至商业地产为先导的专业开发转型;
城市转型:城镇化加速,消费力上涨,进入后房地产时代,商业地产成为引擎和标志。
四个提升
Ø
Ø
Ø
Ø
五重价值
Ø
Ø
Ø
Ø
Ø
中国商业地产两大瓶颈
金融与资本
业内通常说的基本是指前期的融资,商业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长线资本和专业资本,而中国商业地产现在前端投入的资金,是以信贷为主体的短期的流动资金,没有多元化和中长期的资金。特别是是后端变现的证券化的,REITS式的资本化产品就更加稀缺。所以造成中国商业地产野蛮生长根本性原因就是金融产品的系统性缺失。
人才与团队
随着近两年中国商业不动产的转型、升级和加速,困扰中国商业不动产的四大瓶颈问题资金、土地、商家和人才也出现加剧走势和排序变化,土地资源和商家资源依然稀缺和匮乏,资金是永远的不足,但人才的短缺现已上升为尤其对品牌连锁企业和二、三区域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由于中国商业不动产业的发展存在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人才来源基本是经验型和非专业型为主,主要来自四方面:零售企业转行、房地产企业转型、自行摸索培养、国外和港台的相关专业人士等。
目前商业不动产企业专业人才获得方式主要是企业自身培养、猎头挖角、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等三种方式,但挖角是主要方式,特别是对大型连锁企业人才挖角已呈现恶性竞争和急剧短缺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