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2019-12-09 18:07:26)
标签:
2019年天津市中考古诗文 |
分类: 中考互动 |
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一)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生以乡人子谒余
D.言和而色夷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吋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砾:小石,碎石。亟:急速,赶快。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文卷悉烬
(2)喝使归舍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
15.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附答案
(一)5.D
(二)9.A
(三)13. (1)全,都(2)房舍,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