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原文及翻译

(2016-08-31 15:06:01)
标签:

浙江台州

中考

浮生六记

2016

分类: 古文金典

一、原文: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 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快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二、翻译:

我住在园子南边,屋子形如小舟,庭院有土山,土山上有小亭,登亭可观览园子的概貌,绿荫四合,夏日里都感觉不到暑气。琢堂为我的这间斋室题名“不系之舟”。这应是我幕游生涯中排在第一的好居室啊。在土山之间,有艺菊十多种,可惜还没等到菊花含苞待放,而琢堂就调任山东左廉访了。眷属都移居在潼川书院,我也随着前往书院居住。

琢堂先去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闲来无事,总是出外游玩。有一回骑马到华阴庙,过了华封里,就是“尧时三祝”之处(相传尧游华州时,华州地方官祝他长寿、富有、多男)。华阴庙内多有秦时槐树汉朝柏树,大的三四个人才能抱住,还有槐树中抱柏树而生的,有柏树中抱槐树而生的。殿廷中古碑很多,其中有陈希夷所写的“福”“寿”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就是希夷先生神形脱胎化骨、羽化成仙的地方。有一间石洞大小如斗室,石床上塑有希夷先生的卧像。这个地方水净沙明,草多呈绛色,泉流很急,修竹环绕。洞外有一方亭,匾额上题着“无忧亭”。旁边有三棵古树,树纹如同烧裂的木炭,树叶好像槐叶而颜色更深,世人不知道古树的名字,当地人就称它为“无忧树”。

华山不知道有几千仞高,可惜没能带着干粮前往攀登。从华阴庙返回时,遇见柿林正黄,就骑在马上摘柿子吃,当地人喊也不听,嚼到口中酸涩难忍,急忙吐出,下马找泉水漱口,方能开口说话,当地人哄然大笑。原来柿子须摘下后在沸水中煮一煮,去其苦涩,我哪里知道呀。

三、点评:醒时只愿朝花笑,醉时只愿对花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