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世奎老师
徐世奎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51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伴”作文指导

(2013-12-12 09:47:34)
标签:

陪伴

中考作文点评

教育

分类: 作文驿站

  【原题回放】

  题目: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②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解题策略】

  从命题角度看,“陪伴”这一文题简洁而温馨,它关注考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写好此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1、析词审题,理解内涵。“陪伴”的意思是随同做伴。它是一个并列式动词,有好多个义项:陪伴;从旁协助;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陪衬的事物。考生可根据“陪伴”的这几个义项来审题并打开思路。比如从词性上分析来打开思路,“陪伴”可看作动词,放在句子中作谓语,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人或物,也可以在它后面加动作的对象。可以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朋友)陪伴“我”学习,表现亲情、师生情、友情;妈妈陪伴奶奶看戏曲,表现妈妈的孝顺;老猫陪伴空巢老人,表达对老年人需要关爱的呼吁;自然灾害肆虐中国,子弟兵陪伴灾民共渡难关,表现军民情深;等等。“陪伴”也可看作名词,可以在其前面加限定语或修饰词,如爸爸的陪伴、那年夏天的陪伴、难忘的陪伴、绿叶的陪伴等等。
  2、整合选材,精巧构思。考生面对题目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材。综合地讲,有“时间跨越”和“空间跨越”两个角度,然后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材料进行整合,基本原则是“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空、取深不取浅”。在严格选材之后,还要注意考虑文章的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起承转合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文章的结构精巧而富有美感。

 【满分作文】

                                      陪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题记
  又是一个星星闪烁的夜晚,我站在河边,又唱起了这首歌。
  习惯了有你的陪伴,习惯了和你一起笑,习惯了和你一起放荡不羁,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伤感,我无聊,我珍惜。
  因为有你,我不再寂寞。
  那天晚上,还记得吗?宿舍的同学们一起读琼瑶的小说,你我都感动了,我哭得天昏地暗,你体贴地陪我一起落泪。早晨起来,你打扫宿舍,风趣地说:“宿舍的水位让你哭涨啦,看,满地都是水,快起来吧。”我开心极了。

  因为有你,这个夏季不再炎热。
  我们漫步在校园外的鱼塘,一起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一起倾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音、乡曲。田间的小路上,采一朵野花别在发辫上,一起站在水边照个影,好一对姊妹花!清风吹来,好不惬意。
  因为有你,失败时不再逃避。
  模拟考试让我忧心忡忡,理科的分数很不如意。失败,还是失败,我几乎要失去信心了。你拉住我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咱们一起读一段话,好吗?”高尔基的《海燕》在我们身边响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做勇敢的海燕,去高傲地飞翔。我醒悟了,振作精神,我要学习海燕,面对暴风雨勇敢地冲上去。从此教室里多了一个刻苦学习的女孩,还有一双鼓励的眼睛。
  快中考了,我收到了你的寄语:“请记住尼采的话,如果你低估了一个水手的能力,那么就祝他一帆风顺吧。”
  三年的时光有你陪伴,我的生活似一幅淡雅的工笔画,精致且充满纯真,而生活的色彩又让它洋溢着青春的阳光。一路走来,我们有欢笑,有忧伤,但只要有你陪伴,伤感也变得灿烂。
  寂寞时,想起你;开心时,想起你;取得成绩时,想起你。无论你在那里,你的心一直懂我,一直在陪伴我。谢谢你,朋友!
  【点评】
  开篇不俗,瞬间吸引读者。文章开头引用歌词作题记,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并引发“我”的深情回忆,深深地感染读者。
  举例丰富,多维表现主题。在叙述过程中采撷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宿舍生活、课余生活、学习生活来表现主题“陪伴”,进而突出人物的个性魅力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感情真挚,语句流畅生动。作者恰当引用诗句、名人名言,使文章生动、感人,使“陪伴”的意义更鲜明突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