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与“渡”的区别
(2012-03-25 10:29:29)
标签:
暗度陈仓词语辨析教育 |
分类: 谈文论语 |
在语文模拟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词语试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重峦叠嶂
B.妄自菲薄
C.再接再励
D.别出心裁
答案应该为“D”,许多学生错误地选择为“A”。
究其原因,是他们以为“暗渡陈仓”中的“渡”没有错误。其实正确写法应该是“暗度陈仓”。
现代汉字里的“度”与“渡”都是常用字,也都是多义字。其它的意义这里不谈,单说与度过有关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为:
度 ⒀过(指时间):词语如:欢度春节 光阴没有虚度。
渡 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词语如:横渡 远渡重洋 飞渡太平洋 红军强渡大渡河 渡过难关。
而《错别字辨析字典》则做这样注解:
“渡”从水度声。指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词语如: 横渡长江。也可引申为通过,跨过。词语如:渡过难关。又引申为渡河的处所。词语如:渡口。
“度”,过,由此到彼。着重在时间。词语如:度日如年 欢度春节。
“度过”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青年时代、节日、光阴、岁月等。着重在时间:他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渡过”指横渡江河湖海,由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我们渡过了长江。
有时也指通过困难、危机等:我们要齐心合力渡过难关。
从上面可知:“度”组词时主要和时间有关,而“渡”在组词时主要和水有关。
按照这一说法,“暗度陈仓”中的“陈仓”既和时间无关,也和水无关,为何要用“度”字呢?
在古代汉语中,“度”也用于空间。如:《木兰诗》里的“关山度若飞”,意思是“度关山若飞”,“关山”自然是空间。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散文里也早有这种用法。如:《史记·田儋列传》:“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实例很多,不必多引。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成语的出处。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争夺陈仓。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韩信给刘邦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章邯。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