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两处说明方法
(2012-03-04 20:19:50)
标签:
说明方法质疑教育 |
分类: 谈文论语 |
某省教研室所编写的配套练习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这样一道关于课文说明方法的试题:(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给出的答案是:打比方、下定义。(2)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给出的答案是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仔细分析,这两道题的答案都有些许问题。
先谈试题(1),这一句中确实有打比方,如“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可下定义呢,实在找不出来。可能是把“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当作下定义了吧。我虽然无法查寻“果肩”的准确定义,但根据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概念来说。这一句话绝不应该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它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有的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的形式出现。比如华罗庚写《统筹方法》一文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句就是典型的下定义的方法。这里“统筹方法”是“被定义概念”,“数学方法”是“邻近的属概念”,而“安排工作进程”则是“统筹方法”区别于“数学方法”的本质属性,也即为“种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这一句仅仅谈到了荔枝蒂部突出的范围和部位,并没有“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当然没有揭示出“果肩”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因而这一句不应该是下定义。它只是说明了“果肩”的部分属性,因而可以判定这一句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
再看试题(2),这一句确实有列数字,如“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也有引用,如“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但这里的打比方呢,实在没有多么明确的句子。要说有,也只能是“荔枝十花一子”这一谚语中附带的。这一谚语把荔枝花孕育的果实称为“子”,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认为吧。
只是这样来理解,确实有些牵强,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迷惑。有些句子可以有几种说明方法,但那必须非常清晰。如这一句中的列数字和引用就非常明显,如果再从中另外找出诸如“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实在无多大意义,同时违背《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科技作品的相关要求。
其实,这篇文章运用说明方法最大的特色是“引用”,引导学生掌握住这种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就已经足够了,莫再进行过深过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