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位于襄樊市区汉江南岸,它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阳古城虽经历代兵燹,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廊尚存,尤以北城垣最为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状极雄浑,近城街市,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有汉江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廓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环护城河现已建成阳春门公园、襄阳公园,古迹与园林相结合,成为游览胜地。

襄阳古城始筑于汉,改建于唐、宋,增修于明、清两代。城墙略呈方形,周长7.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墙高约8.5米,宽10~15米;墙体为土夯筑,外表砌砖;北城墙濒临汉江,其余三面凿有宽180~250米的护城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遥望夫人城。
在襄阳古城西北角有一段著名城垣称为“夫人城”,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东晋宁康初年,梁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公元378年春,前秦苻坚派其子苻丕率领步骑兵17万,分兵四路,攻打襄阳。朱序之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于此筑起一道
20余丈的新城以加强防卫。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襄阳百姓为纪念韩夫人的功德,即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刻“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

从北门外洞望北街。
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临汉门、拱辰门),东北门(震华门),东门(阳春门),西门(西成门)和南门(文昌门),每座门外又建有屯兵及存放兵器用的瓮城(俗称月城),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城的东南角和西南角还建有三楼(仲宣楼、魁星楼、狮子楼)。

整修后的北街,与全国各地的仿古街一样,千篇一律地充斥着太浓厚的商业气息。
以下均为西城墙外的护城河景观。
当年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进襄阳城的,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远处山上即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往日的硝烟战场早已不复存在,这里现今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