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的日子上來和大家續聊,甚是開心!但讓我更開心的是――火炬經過國外的19個城市後現已抵達中國•香港,這是中國的第一站,身為一名香港市民我感到很榮幸,同時也很激動。而更讓我為之期待的是,明天就要在香港正式傳遞火炬儀式了。現在整個香港全部沉寂在喜悅之中。我相信大家此刻的心情跟我一樣吧!
好了,言歸正傳了,開始我們今天的話題。在《我與戲劇》一文中,有一位朋友署名“桃之妖妖”指證我一個錯誤――粵劇受秦腔影響的問題,容我在這裡和大家解釋一下吧!在前輩的口述和書本的引證下,粵劇已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受了漢劇、秦腔、昆劇、弋陽腔的影響,增加了地方色彩而形成粵劇。近百年來它又向電影,白話劇,京劇學習,最終成為南方的一個大劇種。但是古老的傳統戲現在已很難吸引觀眾了,
故不停的開編新劇,新故事,
因此取材顯得雜亂無章。曾經改編過莎士比亞的劇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偵探小說、張恨水小說、民間故事、元、明、清的雜劇、傳奇、西片、話劇........總之包羅萬象。香港中文大學梁沛錦教授曾做過統計,這百年來有三萬多個舞臺劇本,還未計算灌錄的粵劇唱片和上世紀三十至六十年代的古裝粵語長片,不過因為為了新風氣,粵劇很多傳統劇與及藝人的武技、功架都失傳了八八九九了,言之可惜!所以我認為京劇能保留傳統戲,是很對的,而一些地方戲曲,改得不倫不類,真是很痛心,尤其是昆劇,真不知用什麼話來形容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