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头位于外滩十六浦,说说也是个好地方。离开城隍庙、豫园没多远路。又是一个老厂房改造项目,又是一个冠名创意产业的开发项目。

▲1.夜色降临的时候,店铺和店招都很漂亮。

▲2.一个附近工地上做工的工人,在提早打烊的商店街里闲逛。

▲3.玩味老码头,是主题,是创意,还是项目开发目标?

▲4.一池水景,几许向往中的情调。

▲5.精心修正过的老房子,很上海,很时尚。

▲6.换个角度看水景

▲7.风情商业背后的真实生活

▲8.从容在优雅背后的平常日子

▲9.精心设计的商街指示牌

▲10.面对面,冰火两重天?

▲11.爱上海,从这里开始……

▲12.去留都是风情

▲13.同样的角落,不一样的风情。一家多少有些冷落的希腊餐厅,样子绝对地道。

▲14.希腊餐厅的露台,看得见黄浦江上的精髓

▲15.窗格子外面的花花世界

▲16.满院子的休闲

▲17.老码头的大全景

▲18.餐厅外面,夕阳里的外滩美景

▲19.坐在希腊餐厅,喝喝冰水,看着楼上楼下四层在黄昏里的寂寞。

▲20.越夜越美丽的老码头

▲21.变换的水面灯光,冷清在寥寥的背影里。

▲22.孤独的美丽街铺

▲23.稀稀落落的闲人和闲情逸致

▲24.一点青春的叛逆

▲25.橱窗,看得见真实的幻影

▲26.时尚和破败,在上海共生共荣

▲27.真实的平平淡淡

▲28.一去不返的记忆

▲29.口号下的坚守

▲30.老码头的新指挥

▲31.老码头的原住民、新移民

▲32.看上去很完美的商业布局
老码头在上海的创意地产中,算是招商成功的。虽说人气不旺,品质是有目共睹的。在外滩,哪里还有这样的风情集中地?
一个新天地,给了地产商多少对城市的风情欲火?更是烧掉了多少财富梦主人的荷包。在上海300多个创意园区(官方公布数据)中,能有风情的,不超过十个,能有一帮子忠实消费者的更是少之又少。
想来创意变成创伤和创痛的原因也不复杂: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对外的开放度和人的精神境界。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真不是损人的恶语。
商业本身是商,商自尺度。没有支撑的商业,只能是创伤。
要创意地产,当真要有一点创伤准备,至少,准备一沓子创可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