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已有半年多,把车上GPS的显示改成北向上之后,东西南北也了有些感觉。
陕西北路、安远路为中心也能知道上海的街区和中心。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浦东、西郊、虹桥不用GPS都能去了,泰康路、多伦路、八号桥也能摸索出些味道。
隧道过江也有几回了,外滩一直没有去看看,路过也只有月黑风高迷路的一次。
阳光很好,房间里还是有些阴冷。去外滩看看。
从延安高架下来只能右转,一路上的路障和脚手架。直到复兴中路的路口才能调头回来,招行门口再次调头才是中山东一路,尘土一路。一百多年的老房子,生猛地拉皮换肤中。
有了外滩三号,中山东一路约定成俗地有了外滩五号、九号、十八号……
把车子停在四川中路的路边,咪表打印的计时条子摆在挡风玻璃处。顶着灰尘暴土,顺着开膛破肚的马路边缘步行过去。外滩精华路段,清一色大牌店和艺术展示。古朴的立面,工业化和金属感的内饰。冷峻、高傲。
乘小小的,灯光昏暗的电梯上到从外滩三号三层的画廊看黄浦江,角度非常好。江水和画廊的挑空穹顶也是一幅画。
福州路和中山东一路路口的半截子过街桥和路边的小吃摊,淹没了背后没有几步路的D&G的橱窗。
塔吊林立,沙石车经过盖着钢板的路面轰隆作响。
Sibilla安安静静地在十八号的一楼大堂。双头车成了天然的屏风。两个菲佣在空闲的时候会聊天,也会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候你。
卖弄一下很久不用还不影响交流的英文,叫一份意大利三明治和一壶柠檬茶。吃好喝好就觉得家门口的咖啡厅真是杀人。
Sibilla
boutique cafe当真不是吹牛皮。
下一次晚上到十八号,看看演出。有大牌店做背景的演出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出门的时候,身材高挑的门童打开门,轰隆隆、车子碾过不远处大铁板。街角举着小旗的导游在滴着水的万国旗和蜘蛛网的楼底下安排着集合时间,瞬间鸟兽散。
人堆里,工地中,搞不清楚自己是游客、居民还是盲流?
2009年1月11日写于上海晶华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