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发展成了全球的金融风暴,“次贷”(次级贷款)也成了流行语。危机之前一直不知道次级贷款是什么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也是刚刚知道“次贷”这个经济学词语,原因不过是面子上过不去。好歹也是原装正版的经济学硕士。
上个月某天看凤凰卫视的财经节目,主持人访谈美林高管对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的看法。高管先解释了一下次贷。说是这东西以前根本没有,“次贷”一说也没有,贷款就是贷款,次了,也就不是贷款了。
心里一下子释然了很多,哈哈。不怕露怯了。自以为自己的言行都很重要,其实,屁事没有。天下大事与草尖儿都没啥关系,何况草根边上的浮土。真是自我重视。
“次贷”是美两房(房利美、房地美)的天才鼓捣出来的,发给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人的贷款,然后还把这些超高风险的贷款做成了投资产品,让雷曼兄弟这样的大牌投行包装、伪装后卖给全球投资者。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不幸的是,次贷不是合格的、风险可控的贷款,终于因为无力还款的人只贷不还,资金链绷断,谎言败露,气泡破裂……
好在泡泡跟我几乎没有任何瓜葛,没有买房,没有投资,没有贷款。还有事情做,还有饭吃……小日子里想不到远虑,看不出近忧,自我感觉良好,欠扁!
忽然想起了那些准星级宾馆、准国际品牌、准XX、准XXX。准着,假也;次者,差也。
虽说“准”也多指接近;“次”也通常指第二,像不是真,老二不是老大。老二跟老大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天壤之别,甚至天堂地狱之别。
最近看的许多商业地产项目都不在成熟商圈,甚至目力所及范围内只有一个规划中准备迁移过去的政府办公楼。不见商机,只见“伤鸡”。杀鸡、除草盖大楼!
政府游说开发商,开发商先安慰自己再勾引投资人。城市副中心、次商圈、新商业板块之说,充斥各路媒体、不绝于耳。三人成虎,谁抗得住大忽悠?
结果呢?好的,创新、创意趁早,商铺赶大集一般哄抢一空,售出的商铺铁将军把门,卷帘门一条街;差的,眼泪花花的,啥也别说了。
造房子对于开发商实在是小菜一碟,造商圈、造消费力、造消费习惯,任重而道远啊!
当一片菜地刨干净围上围挡,刷上最新最美的图画时,当心下面的小字:效果图供参考,以实际交房为准。效果图上面的品牌店是“举例”和“示意”,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
做商业的人讲的最多的是:没有疲弱的市场,只有疲软的商场。真正的用意是说,赚钱要在白热化的商圈中,“剩”着为王。如果市场都没有了,做商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让全球人民向往的阿美利坚岌岌可危;太多的国人一夜之间吐回去了去年股市上不劳而获的财富。减肥一说一直盛行,勒紧裤腰带吧。
节俭是美德;小心无大错。中国人的传统智慧,还真是得让地球人知道。一次奥运会看来是不够地。
“次贷”危机了,次商圈,也加点小心喽。
商圈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