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的说法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唐三角的说法还不够普及,曹妃甸轰轰烈烈的那些日子,还真有人调侃唐三角。不过好像时至今日,唐三角的甜蜜也没能真正显现。
2002年第一场雪之前到天津,后来还在石家庄“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不知唐三角一说,当年的流行说法是“环京津贫困带”。入“带”是三角恋的第一步,也应该是现在长三角热恋的历史渊源。
杭州到温州,大约380公里。BMW第一次上路,很怕一路上露怯,小心翼翼开了5个多小时。到温州天色傍晚,接待方的主任说:不用住酒店了,我们给你弄了套婚房。我跟他笑,说:你们要刺激我啊!
婚房的大门、二门、三门、衣柜门上面还都贴着喜字。三房、两厅、两卫,外加厨房和储物间,怎么也有个150平米了。客厅一角放个黑色大机器,长宽都有一米多,高度接近两米。进门的时候,扫了一眼大机器大叫:好大游戏机。
带我认门儿的温州小伙子强忍着嘴丫子向耳丫子的移动说:是光盘刻录机。哦,明白了。小夫妻发家致富的工具。财富收获了,机器也与时俱进淘汰了!
我心里闪过了一丝邪念:北京街头那些抱着孩子兜售的光盘的出生地,该不是我这第三窟吧。
上海的房子足足找了两个月,终于满意。花了不少银子,把基本生活的品质要求配足了。
杭州的房子老朋友帮忙搞定后,又动用私人猪肉费帮我添了洗漱、清洁用品。偶尔看着毛巾、扫把会想到不断涨价的猪肉。
温州的房子太大,大得让我不知所措。我要在这大房子里面干什么?小区的停车位不多,BMW实在挤不进通道的转角。保安看看我,轻描淡写地说:停马路边上吧。
温州的生活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开始了?
周日早上十点,从开盘准备会场悄悄离开。一点半钟到杭州湾大桥引桥,暴雨。
两点钟上跨海桥主桥,阳光灿烂。34公里跨海大桥,每5公里左右栏杆的颜色会改变。赤橙黄绿青蓝紫,刚刚好。
16分钟过桥,好像在桥上被拍了个正着。瞄一眼速度表,时速:150!悍妇!
下午四点已经穿行在上海的弄堂,堵车,不辨方向。
华灯初上,开车到南京西路买衣裳。停车到文华酒店地下停车场还真是要点技术。
打劫似的抓了两身衣服,一对耳坠。商场打烊了,在送客音乐中,我有些依依不舍。
上海的夜,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近1000公里的拉风,三角恋的开始,有些疲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