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回京,自然少不了和狐朋狗友的聚会。因为怕被朋友哄笑“耍大蒜瓣儿”,每次都提早一点出门,结果每次都在饭局门外徘徊一阵子。那天又在农家菜门外逛荡,见一书屋正在促销,忍不住扑上去。爱书、读书、买书,是坚持了时间最久的一个习惯了。
在一片花红柳绿的角落看见了一本素面朝天的中型书《管理经济学——用Excel辅助决策》,经济学三个字总是会促动我的神经,俺可是生生学了6.5年的经济学啊!Excel正是这一两年不断发掘出新用途的热恋工具……
一个字,买!!
胡吃海塞后回家,自然要仔细读读《管理经济学》。
书是一本教科书,本科生的。密密麻麻的公式,图表。公式还是那个公式,图表还是那个图表,例题内容已经是最时尚的行业了,解题方法也不再是长篇的推导,而是屏幕的拷贝,一步一步点击鼠标就是了。书后还配有光盘,重点内容都有演示,动画一般活灵活现的,那还读什么书?看盘不结了!
经济学也可以懒惰了。懒人推动社会进步,懒人也普及了科学。不仅仅是懒惰的物质产品本身,还有方法论。
说到方法论,从前读书的时候必定准备一个书签,看到哪里好记下,也算是读书的笨方法。后来书签多数时候是用来设定目标,在某日之前一定读到那一页。于是有质感的书签经常在书中突兀地提醒自己:加油啊!
再后来读书已经是消遣,或者说是读闲书。书签要轻薄才好,那时物价已比上学的日子翻番了,买书签已经落伍了,很多人用各种卡片代用。某日我无意中用了一分的纸币做书签,发现是在是无论尺寸、薄厚都再合适不过了。于是那些比较新的一分纸币都留作了书签,敛敛看半截子书里的书签,大概凑凑也有个毛八七了。
一日,一个朋友看到我的书签,半真半假地给我讲有个大科学家,大概是爱因斯坦或者牛顿,(时间太久了记不起来了)曾把大钞或者支票夹在书里,只顾读书忘了还有钱啊。朋友问我是否读书入痴,不知钱了。我笑了:非也,有一分钱能买到的书签吗?用一分钱做书签最经济呀!别忘了老王是学经济学的啊!!
后来的后来,一分钱的书签也不用了,读书也变得快餐化了,印刷精美,图多字少。当然,不叫读书,而叫文化休闲了。都休闲了,还要书签干嘛?
前几天看新闻,二版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知我用过的书签是否在升值之列,如在其中那该也是一项投资行为吧。说读书,功在书外。投机与投资一字之差,品行之差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