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在十多年前参加2000年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的时候,就选择了《玉簪记·逼侄赴试》一折,那时候的我单纯觉得这个人物可爱、灵动,可以运用各种表演手段来展现自己,于是我吸收了上越版本和川剧的很多表演方式。如今回头看录像却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人物,演得像一只有多动症的小蜜蜂,灵动有余,儒雅不足,没有表现出潘必正最可贵的品质、最宝贵的内心情感,自然也少了真正打动人的光彩。
那么潘必正这位才子书生,他在客居道观、相遇陈姑的这一段时间里,性格中最为光彩的地方是什么?以怎样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观众,也打动了心上人,最终获得美满姻缘?
漫漫人生旅程的目的是对于快乐永远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无限向往。潘必正体现的正是这一点,人们喜欢潘必正,是被他热情、机灵、单纯、执著以及阳光、童真的独特个性所吸引,更被他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所感动,潘必正就是一个生活在俗世中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因为这种理想主义,才使得他和他的爱情充满着浪漫主义基调,脱离了世俗男欢女爱的低级趣味。心若真,则情必正。
有幸我能够出演全本《玉簪记》,演绎潘必正完整的爱情经历。2011年6月,酝酿期盼了许久的《玉簪记》终于出炉,在杨小青导演和谢丽泓老师的精心构思下,《玉簪记》的古老故事又有了全新的诠释和演绎。这一版《玉簪记》,流溢着青春、时尚、亮丽的夺目光彩,充满着青年男女不甘心被清规礼教所约束,对爱情热烈向往、执著追求的人性光芒。如花美眷,瞬间定格在纷繁红尘,哪怕经历似水流年,依然美得恍惚,美得撩人,美得摄人心魄。
那么潘必正和陈妙常的情该如何谈,爱又该怎么恋?
我阅读剧本后感觉他们的爱情进行得非常自然、非常人性化,是人类天性与世俗戒律之间的强烈碰撞。初次见面他们就一见钟情,随后潘必正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无视道观规矩、俗世礼法,立即对陈展开了大胆追求,而陈妙常也对这种感情给予了回应。在情感的一来一往中,使我仿佛看到了潘必正和陈妙常两颗心的相融和情感的缠绵眷恋,他们如殉道者般燃烧着自己的心灵和情感,爱情如喷发的火焰吞噬了爱以外的所有障碍。“当你认真的时候,世界也会为你让路”,在这种坚持和执著下,他们的爱情终于获得了美满结局。
这样一个浪漫而热烈的人物形象,是充满了喜剧色彩的,是会让观众会心而笑的,那么在人物塑造方面,又该怎么用表演的手段来演绎一个全新的潘必正呢?戏未开排我已经陷入了苦苦思索。
20岁的潘必正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清秀整洁、潇洒飘逸、年轻帅气的青年书生。他的眼神里透着清澈,行动中流淌着轻盈。他在一举一动中,衣服的后褶似乎永远是飘动的,流露出一份洒脱和不羁!他喜欢一切真挚善良美好的事物,天性积极乐观、热情浪漫,因此体现在人物气质上,则呈现出俊朗飘逸、充满激情的风度神采!
在感受他们的爱情经历时,我更感到潘必正天性中纯洁浪漫的一面,在情感方面,他就如同长不大的孩子,在努力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爱情本来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观。爱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对于爱的理解和实践。我喜欢潘陈的爱情方式,他们的爱情萌生得自然,他们追求爱情的过程执著,他们爱得勇敢,爱得纯情,爱得坚定,更爱得真诚,他们是真正心灵的共鸣,情感的投入,每当潘陈这对情侣在一起时,他们周围的气场就是浪漫而热情的。而潘必正与姑妈之间、小道姑之间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就如同快乐的种子,他到哪里,快乐就播散到哪里。所以观众在看他们故事的过程中必定也是轻松欢快的。
我阅读剧本以及听了导演阐述之后,结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对潘必正这一形象初步定下了一个行动基调——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潘必正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才子,必然有着传统书生应有的儒雅斯文,虽然陷入了爱情的困惑中,但是书生的气质依然是时时处处流露的,表现出来就是静如处子。他在思考问题时、生病时、相思时,脸部表情应该是沉静的、忧郁的,如同动画片中停顿的那副画面,但又不同于传统戏文中陷入相思的才子那般沉郁,他性格中可爱的一面依然会体现出来。因为潘必正的个性是属于“纯天然”,似乎人之本性与天的本性是完全一致的。他以赤子之心对待世上每一个人,他以天性的热情浪漫看待每一件事情,他以全心投入的爱情必定是美好富有激情的,他在相思病中智商会迅速低下,风流潇洒的样子似乎不复存在,带着点儿傻乎乎的劲儿,此时此刻他所思所见、心里眼里全是心上人,眼前出现永远是陈妙常,书中看到的也都是陈妙常的身影。耳朵也仿佛聋了,只有陈妙常对他讲过的话会像录音带倒带一样反复出现,其他人讲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到也听不进去了。所以我觉得潘必正在生相思病的一场中可以吸收一些动画片人物的表现,脸部表情和眼神动作应该很夸张、很生动、富有喜剧色彩,比如他可以双手托着腮帮,如得不到心爱东西的孩童般有趣可爱!
在潘必正大多数行动的时候,应该是动如脱兔的。比如第一次出场亮相,他的风采就倾倒了道观所有道姑,当然包括陈妙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想可以吸收川剧的一些表现技巧,用速度和节奏的对比设计一个特定的褶子功,设计好人物的第一印象,为他后来的行动、心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至于唱腔方面,我认为潘必正在声音的塑造上应该凸显清新亮丽的特点,以清晰真切的咬字及明亮的共鸣、致远的音质(女小生在声音的塑造上尤其不能单薄,毕竟演绎的是男生,要体现出男性的力度)在创造人物的时候,除了研究人物性格和心理,而且还要不断地对演唱、发声的技巧进行研究与探索。每一个人物都应该有独属于他的特定声腔,每一个唱腔音符甚至每一句念白都应赋予人物个性。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更凸显出越剧所擅长的深情、柔美、典雅之美。在表演方式上,我觉得不仅要运用褶子功,还要吸收昆曲的水袖、折扇等手段丰富人物的表现方式……
还有很多很多……这几天我反复看剧本时,脑子里会不断涌现很多想法,常常进入浮想联翩的境地……最终在二度创作时,希望我能寻找到最适合潘必正的表演语汇,让这样一个可爱的青年书生呈现在大家面前。
明天杨导就开始为我们排演此剧了,我心里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和欲望,但也会非常担忧。不知我塑造出的这位潘必正能否进入陈妙常的心、赢得她的爱情,能否成为女孩子心目中的梦中情人、理想情郎?观众会喜欢这个帅气潇洒又真挚可爱的小书生吗?
怀着忐忑,充满着期待,更期待着潘必正的到来。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就如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一样,心若真,情必正,情必正,功必成。为自己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