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舞台 |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又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六百余年的传承,积淀了中国戏剧文化的精髓。昆曲那文辞的华丽典雅、曲调的清逸婉转、做工的细腻优美、表演的情真意切,这十天让我深深为之陶醉!而昆曲著名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老师更是让我充分领略了昆曲的美妙境界,属于昆曲小生的那份隽永深邃。
这次我们主要学习的剧目是《占花魁"湖楼》,占花魁的故事见于明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是昆曲小生很见功底的一出戏。岳老师在教我们之前,把故事的主题思想、曲文唱词每一句每一字的意义、人物活动的规定情景等详细讲给我们,她告诉我们学戏之前先要了解这些潜在的、隐于文字的深层意蕴,这才能充分外化为人物的神情意态。在理解了整个主题情景之后,感到我们全身所有细胞都被调动得活跃起来了。
岳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昆曲艺术家,在十来天的言传身教中,于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和煦,更感受到她那挖掘不尽的艺术精华。
岳老师的眼睛——
对于戏曲表演,岳老师最注重的是眼神的运用,眼神是人的精神所凝聚,是内在思想感情的表露。“神在两目,情在笑容,故写照兼此两字最妙”。(清
.蒋骥)岳老师告诫我们:表演最忌眼神散,不精神不拢神就抓不住观众的心。也忌瞪眼,光是瞪大眼睛反倒神散,很难传达内心的感情。她教我们练眼神的方法,要让眼睛学会“呼吸”,双眼呼吸时能感觉到它的凉爽。要把瞳孔中的神都尽力凝聚起来。这是我以前从没学到过的,原来眼睛也可以“呼吸”啊,真是很神奇哦!
岳老师的台步——
每一个人物因年龄、身份、性格、气质的不同,他的步法也是有差别的。《湖楼》中的秦钟身份是卖油郎,也就是一个小市民,十八岁的年纪又是个年轻人。因此他的出场台步就不同于一般的小生。岳老师的设计是以小步子为主,呈中速的八字形,膝关节略微歪曲相互踏出来,这样的步法一下子就把秦钟的身份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常说:步子设计得准确就能很好地把人物特征展现出来。步法是贯穿全身表演的呼吸所在,在昆曲表演中,一个标准的出场就要练上好几年呢!
岳老师的节奏——
戏曲表演的节奏把握往往只在分毫之间,它是表演艺术的灵魂。它是速度的对比所产生的。那么怎样驾驭节奏呢?
表演的节奏不能一道汤,毫无波澜,慢了不提神,一个劲快了则不拢神,要和身段、舞蹈、锣鼓、唱腔相符合。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掌握快慢、抑扬、缓急、顿挫等变化幅度才能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而且接戏要快,送戏要慢。
在《湖楼》秦重的唱段“从今抛却闲留恋,休负却舞裙歌扇。教我无限春心托杜鹃。”此时人物是处在一种极度的兴奋之中,岳老师在示范时,整段节奏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动作干净利索,用岳老师的话说要有个“脆”劲!岳老师的演绎,把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层层推进,看的我们都傻眼了!
岳老师说:把握节奏关键是要抓住点子,在点子上表演时如同撑伞“噌”一下要爆发出来。这样来演戏,感觉可真是过瘾啊!
岳老师的精神——
这十来天恰逢绍兴最热的时候,岳老师每天冒着酷暑给我们教戏,面对我们这么多从各地赶来的学生,而且都不是昆曲的演员,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一下子接受。岳老师把我们分为几组,每一组教学中都竭尽全力地谆谆教导,不管我们有多笨,她总是笑容可掬的一遍遍示范,一遍遍教,从来不曾有一点不耐烦,更加不会发火骂我们。
有些同学累了还可以坐在一边看着学习,而她在三个多小时中最多拿块毛巾擦擦汗,连喝水都顾不上,一刻不停的进行示范,给我们纠正,讲解……
好几次讲到台步,岳老师索性脱掉鞋子,穿着白袜子在排练场上进行示范。还有她手里的扇子,因为给我们使劲的打节奏,于是那把扇子是破了又粘,粘了又破。
其实,我知道她老人家的腿有风湿病,膝关节不灵活,行走特不方便。可谁都看不出她腿不好,台步跑的比任何人都快,精神比任何人足!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但也暗暗为她担心。果不其然,今早送她离开时,看见她走路完全不像在排练场上那样了,连上车抬腿都困难。
岳老师的可爱——
记得第一次把岳老师带到团里的招待房间,当我要给她开空调时,她说不用了,我惊诧!!!
“为何???”
她说:“不会关“ 。
第二天,她悄悄问我:“张琳,这个热水器老是开着电源,会爆炸吗?”
~~~
这一次到她房间,她老人家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会开空调了。结果还是出了洋相,按了很多下才成功。
送别岳老师的时候,油然而生一种恋恋不舍!十天的相处,学习。让我觉得她如慈母一般,宽容、仁慈!
“情向前生种,人逢今世缘……”
大约正是对戏曲的情,才有此番我们的缘。这一次昆曲的缘,让我又一次领略了昆曲艺术的神韵,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更丰富了我的表演元素。是戏曲的情,昆曲的情,让我能够再一次和岳老师的结缘。十天相聚,这一段缘暂时终结,但是我心依然向往之,不知何时才能和她再有相逢、相聚之缘?
盼!!!
排练场掠影,我们十天培训点滴
可爱的岳老师
岳老师在柯岩游玩
最后再来一张我和岳老师的合影
注明一下:排练场上照片是由柳闻莺帮忙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