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讲经仪式

(2011-08-15 16:49:44)
标签:

佛教

圆仁

讲经

都讲

讲师

麈尾

敦煌文书

杂谈

分类: 闲来漫谈

佛教的传布,有各种方式。其中以“讲经”或“说经”稍为特别,其虽说不上是佛教所独有,但与其他宗教相较而言,确为佛教所特有。这种特殊的传教形式,产生于印度,流布并发展于中国和日本。讲经,简言之,即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佛教经典进行讨论、解释,以向人们宣讲教理的方式。对信徒以外的俗人而言,即为“俗讲”,僧侣之间的教学、讲习则为“僧讲”。

讲经之被重视,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佛教经典为记录佛陀的直接言说的书籍,在讲者和听者双方,都抱持这一信仰。二是由讲经而来的“现世利益”,如通过《仁王经》的讲论来祈祷国家太平等。

讲经被认为是早期佛教的一个特色,《广弘明集》载:“道以符章为妙,佛以讲道为妙。”

http://s3/middle/4d40cc3dgaa8791a4a322&690

酒泉丁家闸五号十六国壁画墓手持麈尾、头戴进贤冠的墓主人

日本僧圆仁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入唐,四年六月至山东文登县,住清宁乡赤山院,曾预讲经之会。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纪赤山院新罗僧讲经仪式云:

辰时打讲经钟,打惊众钟讫。良久之会,大众上堂,方定众钟。讲师上堂,登高座间,大众同音,称叹佛名,音曲一依新罗,不似唐音。讲师登座讫,称佛名便停。时有下座一僧作梵,一据唐风,即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矣。至愿佛开微密句,大家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便开题,分别三门。释题目讫,维那师出来,于高座前,设申会兴之由,及施主别名,所施物色。申讫,便以其状转与讲师,讲师把麈尾一一申举施主名,独自誓愿。誓愿讫,论义者论端举问。举问之间,讲师举麈尾,闻问者语,举问了,便倾麈尾,即还举之。谢问便答。帖问帖答,与本国同,但难仪式稍别,侧手三下,后中解白前卒尔指申难声如大瞋人,尽音呼诤。讲师蒙难,但答不返难。论义了,入文谈经。讲讫,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语中有回向词。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讲师升礼盘,一僧唱三礼了,讲师大众同音,出堂归房。更有覆讲师一人,在高座南,下座便谈讲师昨所讲文至如会义句。讲师牒文释义了,覆讲亦读。读尽昨所讲文了,讲师即读次文。每日如斯。

唐宋寺院讲经仪式,参照圆仁所述,当可得其梗概。关于讲经之程序,大致如此:

一、辰时(早8点)打讲经钟(惊众钟)。大众入堂、列座

大众,指除导师及其他担任法会职务的僧侣之外的一般僧众。

二、讲师、都讲入堂、登高座

高座,是讲堂中央靠近角落处特别设置的高座席。此俗不是原始佛教之初就有,始见于隋代译经。其时,随着听众日增,在平地上说法的方式开始改变,为使讲话的声音能很好地传递,便设置了高座。《法显传》义羲六年条载“四衢头皆作说法堂。月八日、十五日,铺施高座。”

从入堂至等高座时,犍椎敲击声不停,待至落座,停止敲击,先唱偈文。S.6551《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载“升坐已,先念偈,焚香,当称诸佛、菩萨之名。”

讲师、都讲都登高座,其座次,按通常的规定,都讲作于东侧,讲师坐于西侧,皇帝等出席时,其座设于两者之北。

中国佛教讲经仪式中的两个重要职位,讲师和都讲,可以分别对应于印度佛教的dharma-bhanaka和宣法者dharma-kathika,后者采取特殊的讲述方式。同时,如持律者的代表乌帕里尊者手持拂子诵出律文或回答疑问那样,中国的讲师也以手持相当于拂子的麈尾为惯例。

三、下座中一僧人作梵

讲师、都讲落座毕,开始进行规定的事项,于是下座中一僧人(可能是维那)唱梵呗。其词为: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四、唱押座文

http://s8/middle/4d40cc3dgaa8772ba51a7&690
降魔变押座文 P.2187

唱完梵呗,即将进入讲经阶段,其间,尚有唱押座文的仪式。关于此一仪式,圆仁全无述及。然随着敦煌文书的发现,得以确认。

http://s6/middle/4d40cc3dgaa875d39cfe5&690
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 P.3849

P.3849《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纪俗讲仪式:夫为俗讲,先作梵了,次念菩萨两声,说押座了,素唱温室经,法师唱释经题了,念佛一声……讲维摩,先作梵,次念观世音菩萨三两声,便说押座了,便素唱经文了,法师自说经题了

五、开题、讲经

都讲宣读当日要讲的经典的题目(称为“开经”仪式,其间大众散花三遍),紧接着,开始对题目的解释(即开题)。开题结束后,讲经开始。

http://s15/middle/4d40cc3dgaa876d88496e&690
弥勒上生兜率经讲经文 P.3093

http://s14/middle/4d40cc3dgaa877053674d&690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P.2955

按敦煌所出的讲经文,讲经过程中首先由都讲宣读所应解释的经典的一句,讲师奉之运用散文体对此句做出通俗的解说,接着,用以七言为主的韵文归纳其解说,并唱诵于听众。“经、白、唱”成为一循环,持续而行,直至解说经典文本结束。如果经文较长,不能一次完成,讲经要经数次乃至数月方能结束。

http://s3/middle/4d40cc3dgaa87684502b2&690
四分戒本疏卷一抄本 P.2064

惯例是将经文文本分为三门。即:首先,确认所讲经典属于经、律、论三藏的哪一部分(第一门);其次,假如此经属于律藏,那么又要判属哪部律经(第二门);最后,解释此经的题目(第三门)。

六、论义

论义的大要是:都讲提出质问时,讲师右手举麈尾,提问结束后再将其放下,然后又立刻重新举起,对质问致谢词并作回答。这种形式是不断重复、一问一答地进行的。

http://s15/middle/4d40cc3dgaa87761c13ae&690
手持麈尾的维摩诘

东晋时盛行的清谈(清言),分设法师和都讲进行辩论,以及手拿麈尾的讲论,都是讲经仪式影响的结果。

七、回向梵呗

八、讲师、都讲、大众等退堂。

至此,讲经仪式大体结束,其后实际上还经常伴有“覆讲”仪式,大概情形是:担任覆讲师职务的僧人,讲当天讲习经文的大要再次流畅地向听众讲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