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平公主秘法

(2011-05-23 15:08:14)
标签:

敦煌

文书

唐朝

太平公主

武则天

香药

化妆

孟晖

杂谈

分类: 闲来漫谈

唐人韩鄂所编纂的农业生活用书《四时纂要》“七月”一节中记有一道美容药方:

面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桃花末,涂面及身,二三日后,光白如素。

在七月七日这天,杀一只乌鸡,并用其血与三月间就已采摘并风干捣成细末后的桃花末拌在一起,用以涂搽脸庞与身体,持续用两三日,便能使皮肤光滑净白如未经染色的丝绸。罗列了药方,作者并用小字注云“太平公主秘法”。哇哇,早在唐代,就已有类似面膜一类的东西美容了哈。竟然还是“太平公主秘法”,竟然还是宫中秘用!作者这有如广告语的注解,对当时乃至后世爱美的女子绝对有杀伤力。在盛唐年代成书的《外台秘要》中,同样记有一道药方,其名号同样也是来头很大——“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在大肆渲染了药方的神妙效能之后,作者还来了句“此方仙人秘之,千金不传”!哈哈,原本是“仙人秘之”的药方,作者却公然在书中公开了,原本是“千金不传”的秘方,作者却不收一金地向众人宣布了。爱美的女性看了,一定是万人争传了吧,啧啧……且不说,这两道药方是否为太平公主与则天皇后所用,但说唐时的美容养颜之法却也绝不亚于今日。孙思邈于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收有面药方、薰衣浥香方、令身香方等专章,共收唐代所见之香药美容方三百多方。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亦收有香药方,卷三十二为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门,辑有面膏、面脂、澡豆、手膏、薰衣湿香、裹衣干香等,可以说是囊括了唐以前历代的香药方。如果说上述两方用料简单、成本低廉,还属中低档化妆品的话,那么唐时大量使用香药的各种面脂、口脂等,就是当时的高档化妆品了。

在唐代的皇室医疗机构中,药材主要由太常寺太医署以及殿中省尚药局管理。《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太常寺”条载:“岁给药以防民疾。凡陵寝庙皆储以药,尚药、太常医各一人受之。宫人患坊有药库,监门莅出给;医师、医监、医正番别一人莅坊。凡课药之州,置采药师一人。京师以良田为园,庶人十六以上为药园生,业成者为师。凡药,辨其所出,择其良者进焉。”又《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殿中省”条载:“尚药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直长四人,正七品上。书吏四人。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司医四人,正八品下。医佐八人,正八品下。按摩师四人,咒禁师四人,合口脂匠四人,掌固四人。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直长为之贰。凡药有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合造之法,一君三臣九佐,别入五藏,分其五味。有汤丸膏散之用。诊脉有寸、关、尺之三部,医之大经。凡合和与监视其分剂,药成尝而进焉。侍御医,掌诊候调和。主药、药童,主刮削捣簁。”

香药在唐代被视为珍贵之物,由于皇室的重视及香药方的风行,唐代帝王往往赏赐臣下香药面脂及美容养生药品,作为慰问之意及岁时礼物。如节令赐药,最常见的为“腊日赐药”:每逢腊日,鉴于天气寒冷,手脚口唇容易干燥龟裂,君主往往赏赐臣下口脂、面脂等各种香药制品。

唐时,两都为香药最为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敦煌亦是使用香药的重要地区。从敦煌文献中可以看出,敦煌地区应用香药的风气相当广泛,不仅作为医药之用,还应用于日常生活。另,香味佛教供养佛菩萨重要的供品之一。佛教中香药有着种种妙用,又是佛菩萨的喜爱之物,因此香药被广泛运用于如焚香礼佛、香汤浴佛及僧侣与信徒以香药浴身等佛教活动中。敦煌文献中就收有不少作为美容、薰衣、浴身之用的香药方。
太平公主秘法

太平公主秘法

斯坦因4329号《香药方》:(释文据姜伯勤先生所释酌改)

薰衣香方:

沉香一斤、甲香九两、丁香九两、麝香一两、甘松香一两、薰陆香一两、白檀香一两,右件七味捣碎,然后承接为半和合相着,蜜和之。

裹衣香方:

苓(零)陵十两、吴藿六两、甘松四两、丁香四两、青木香三两、沉香三两,上件裹捣生丝袋盛之。

面脂方:

荜麻仁二升、桃仁二升(去皮)、萎蕤仁一合,右件三味捣蒸,以绢三尺绞取汁,并及热腊一大两錬(练),令白如面脂,稀即更加腊。

苓陵香一小两、藿香一小两、辛夷人一小两(去皮)、香附子一小歹、土瓜根一小两,右件五味细切绵裹,以文火煎,荜麻等脂内腊及香等,火勿使急,煎半日使熟,其滓各和半□许,猪脂更煎使□□面脂。太平公主秘法

洗面□方:

猪胰五具、毕豆一升、皂荚三挺、□□□□,右件四物和捣为散豆,起少许和水,洗手面白如素皇甫方。

面膏方:

玉屑一两、白芷一两、白蚕(白僵蚕)一两、白术一两、薰陆三分、辛夷一两、白附子三两、土瓜根一两……太平公主秘法

洗面□□方:

白芷、白蚕、萎蕤、白术、杏仁、桃仁、瓜仁,以上各一两,捣和绵裹,洗面即用之。

面散方:

白珂倍多,珊瑚少许,白附子少与,鹰粪少与,右件四味各一两,细研为屑,乳和夜上 □之。太平公主秘法

面膏方:

白蚕二分、生矾石一分、白石脂一分、杏仁半两,□□(右件)四味捣筛和鸡子白,夜卧以涂面上,□□以井华水洗之,老之与少,同年色□异也。

治口气臭方:

丁香三分、甘草三分炙、细辛五两、桂心半两、芎四两,右件五味捣筛,密为丸,如弹子大,临卧服两丸。
太平公主秘法

发落不生方:

常以马鬃脂涂之即自生,不可细说也。

玉屑面脂方:

玉屑四分、芎四分、章陆根一分、土瓜根四两、辛夷仁二分、黄苓二分、防风二分、蒿本两枚、栝楼三分、桔梗三分、白附子四分、白疆(僵)蚕三分、萎蕤四分、木兰皮三分、冬瓜仁五分、白芷三分、蜀水花四分、桃仁四分(去皮)、鹰矢(屎)白四分、薰陆香二分、伏(茯)苓四分……太平公主秘法

伯希和2565号羊髓面脂久用香悦甚良方:

丁香三分、麝香三分,绵裹煎膏,绞讫更内香,煎十数沸除之。香附子三分、青木香三分、白附子三分、芎四分、辛夷仁三分、萎蕤三分、白芷三分、甘松香三分、零陵三分、藿香二分、白僵蚕二分、白蜡八分、羊髓三升、桃仁脂三合、猪脂七合、熊白三合、酥三合。

右切,诸药绵裹,以清酒七合、水七合和渍一宿,并内脂中暖水煎,水绞尽去滓。别研麝香,绵裹于膏中,煎十数沸,绵滤数度,以杨木提搅使光,用之如法。太平公主秘法

伯希和3230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弁才天女,言及为消除不幸,以香汤沐浴清净身体,其配方略谓:

常取香药三十二味,所谓:菖蒲、牛黄、苜蓿香、麝香、雄黄、合昏树、白及(芨)、芎、苟(枸)杞根、松枝、桂皮、香附子、沉香、旃檀、零陵香、丁子、郁金、婆律膏、笔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苇根香、吐脂、艾纳、安息香、芥子、马芹、龙花鬓、白胶、青木、背分等。

丛春雨主编《敦煌中医药全书》称“考其残文,似为密宗合制香药之配方,所以姑称为《佛教香浴方》”,“本方所载计32味药物,均具有芳香气味,多能芳香开窍,辟秽化,化瘀解毒,除恶杀虫。煎汤洗浴,取其气而舍其味,轻清宣散,芳香透表,通路疏窍”。

 

近日读孟晖女史《贵妃的红汗》一书,书中考论历代化妆品甚详,欲知古时男女化妆诸状,此书不可不读(孟晖女史在后记中自言:这本书算是单纯献给女性读者的一册最初浅的传统妆品制作参考吧,此乃自谦之辞)。此文就当是读后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