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若只如初见……

(2008-04-03 04:26:51)
标签:

情感

    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看时以为是个张爱玲的FANS,而且还是个“幽暗绝望”沉溺于张的小资世界的老女人……可是越看越觉得她是真真实实活在当下的“小”女人。

    说她“小”是指她实际年龄小,从文中得知她不过还是位二十来岁的女孩子、典型的80后时,相当的惊叹,惊叹于她小小年纪不是学问家,但她懂诗而且更懂诗人。从古至今看来诗人都是兼顾真性情的自在人,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诗人都是不懂人情世故疯癫痴狂的“怪胎”,可安意如就是可以和古今诗人心灵相通之人。因为她自己便是拥有一颗诗心的灵秀之人。她能抓住她感应的一切,用她清丽的文字表达出来。她读诗,但又不拘泥于诗,她透过诗文体味诗的境界,掌握诗人的典故,了解诗人的生活,然后再从小处入手,以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敏锐,写出了这些既有严谨的史实,也有精辟的论述,甚至于时时不忘轻描淡写的调侃当下……不象我这般说自己喜欢诗词,可真拿了“诗三百”让我读,不过也只是如叶公好龙般束之高阁;没有了注释读《诗经》是寸步难行,而她边读边解,文字如那四言诗一样,清新扑面,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头。读诗、诵诗、解诗是我们优秀的传统。诗歌塑造了我们的诗心。但诗史三千年,多数诗歌都因年代久远而与我们的生活隔膜起来,除了极少数外,我们读诗都需要借助参考书。通过参考书我们了解字义、词义、背景等等。但参考书纷繁多样,注释也常带歧义。抛开这些不说,光是考古论今也要消耗太多精力,破坏读诗的整体美感,等到弄懂诗中的字义词义,再去欣赏,已经没有更多的心力了。

    而安意如这本也是读诗的参考书,但不是注释书。不是朗读,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

    于是乎,按耐不住好奇,查找了她的简介,急于想想看看这是个怎样的清丽女子,何以上天赐她这般的细腻心思啊?!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目前旅居云南。”

    看完以上简介不禁哑然失笑,这算不算是上天的一种玩笑,一个“拥有一颗诗心的灵秀之人”居然被上天安排“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让我不由想起了认识的某某人:一个据说如“叶公好龙”般断章取义“好”诗词、高考语文120分,数学24分之人,也迫于压力选择了财经的会计专业,就仅仅只为了“会计好找工作“之说……

   也许正如安意如文中所言:“人生是生死早限定的戏,无论怎么也翻覆不出手心的,是宿命的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