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晨依舞
2007年8月11日
周六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美欧日中央银行积极行动……近来,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正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本次美国愈演愈烈的次级债危机,使众多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无不警惕了起来,但是,实际上,本次暴发的危机,对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实质影响并不明显,只是,作为投资者、仍至中国政府,面对本次危机所提供的活生生的警示教育,却不能忽略。
“然而,即使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下,中国的资产市场已经显示了较之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投机狂潮。在政府高价拍卖土地、开发商操纵房价、银行放贷审查松弛、税收调控不力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中国城市房地产出现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连续4-5年的上涨的局面,导致大量投资者通过转按揭等手段套利,并用获得的比初始资本大得多的资金再次投资于房市,不断推高住房价格。”
“
股市的情况更加戏剧化,许多公司治理机制不佳的上市公司,普遍参与了包括自身股票在内的股票交易,在新一轮股指狂升的行情中大发横财,这种投机活动反而极大地改善了企业财务状况,并为其股价的进一步炒作赢得了无限想象空间;包括官方的社保基金、国外的QFII、如雨后春笋般破土的投资基金,开始操纵了只有1300多家公司的中国股市,在赢利分成模式的刺激下,基金经理有着较之个人投资大得多的风险喜好,推动股指在一次次的利空政策组合下的叠创新高;社会公众在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诱导下,大量参与股市,也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基础力量。”
“不仅房市和股市,甚至期市、艺术品市场都带有明显的炒作泡沫问题,资金的相互融通则使得风险极富传染性。可见,尽管使用的金融工具不同,但中国资产投机的路线,与美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中国的住房信贷和股市监管,可能是全世界管理技术最简单和最粗陋的。因而对金融风险的承受和化解能力,要远远低于建立在分层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美国金融市场。联想到银行部门正在力主推行的按揭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实际上是把银行的部门风险向整个金融市场进行扩散,因而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危险举动。”
“因此,一方面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多层次地进行信贷结构细化,重新制定房贷审批和贷款收回制度,建立分层控制体系,抑制由于银行业信贷制度带来房市泡沫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房市泡沫破裂引发的大规模不良信贷资产;另一方面要吸取美国次级债的教训,杜绝来自房地产开发、公司治理、税收等制度上的漏洞,消除引发房事、股市投机的内生机制,并通过引入基于公众意愿的政府住房计划、打击过度投机政策,将虚拟经济控制促进而不是危害实体经济的水平。”
尽管如此,而在目前的国内证券市场,在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之下,无论是投资行为或是投机,这些“游戏”要如何玩下去,仍然在政府的撑控之中。
而以上所提各门各类的“投机活动”,也当然有各自的警戒线,大体上,起码在现阶段,这些投机行为也仍基于实体经济之上。
因此,特别是在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的中国,危机本身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更大的意义却在于警示作用。同时,从另一角度上,也特别体现出实体经济才是根本。
-----注:以“”引用的部分,来自于不同财经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