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天路一邢台县抗大路通车

标签:
邢台发展 |
分类: 牛城夜话 |
太行天路一邢台县抗大路通车
2018年9月6日,邢台县投资建设的百里旅游专线——抗大路正式通车。抗大路的建成通车,填补了邢和、邢左两条省道之间道路交通空白,切实解决了沿线和周边百姓“出行难”问题,有效提升了旅游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业态开发、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格局。
抗大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道路全长48公里。东起西黄村镇黄店村,西至浆水镇营房台,沿线经过西黄村镇、龙泉寺乡、浆水镇3个乡镇38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周边101个村4.2万余群众,同时连通天梯山、景梅山、邢襄古镇、白云山、前南峪、抗大陈列馆、九龙峡等多个景区(点)。
从5月份进场施工到9月初建成通车,抗大路修建仅用了短短120天时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情,邢台县交通人实干苦干,日夜兼程,投入施工人员2000余人,机械1200余台,移栽树木5万余棵,填挖土石方180余万方,新建大小桥梁9座,涵洞105道,浆砌挡土墙33万方。
据悉,在修建抗大路的同时,邢台县交通局还施工修建山区连湖公路、梁石线等旅游交通干道,使全县所有景区基本形成环路,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打通。
《抗大路碑记》
巍巍太行,华夏脊梁;红色故里,世代传扬。抗大通途,今日绽放;熔炉精神,再现辉煌。抗大路者,谋于丁酉十月,成于戊戌八月,寓弘扬抗大精神,造福沿川百姓。县级投资,省级标准,横亘太行山前,匍匐两线之间,纵贯山之东西,东起黄店,西至营房,全长四万八千米,耗资四亿七千八百万,途径三镇三十八村,落差六百五十余米。其路中段,行走山巅,十三千米,蜿蜒盘旋,蓝天为衬,白云作伴,亦称“太行天路”。
邢和邢左两线之间,南北宽约三十四千米,涵盖枣园、白虎、河下、马河四区,一百零一村、四万两千余众困于其间,故道南北狭窄,东西不畅,弯多难行,生产不便。加之丙申洪灾遗祸,道路破损,劳作出行甚是艰难,百姓急盼政府良策,解民众于困苦,兴坦途以发展。
县委政府,急民所盼,立志修路,一呼百应。书记县长,亲自谋划、现场调研,专题研究九次,解决问题数十个,理顺关系,扫清障碍。人大政协,奔走呼吁,离退干部,老骥伏枥,出谋划策。沿线乡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踊跃参与。三十天征地九百亩,房屋拆迁四千五百平,树木移栽五万余棵。
戊戌五月,交运主导,部门协力,两千余众,齐战太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削山填壑,叩石垦壤,攀险峰,涉泥潭,斗风雨,战酷暑,露宿风餐,挥汗若汤,人歇机动,日夜兼程。奋战一百二十天,投入机械一千二百余台,填挖土石一百八十余万方,新建大小桥梁九座,涵洞一百零五道,浆砌挡土墙三十三万方。
公路落成,百姓奔走相告,喜笑颜开,赞县委决策英明,叹政府为民所系,称其功有三。一则解沿线群众出行劳作之桎梏,通一脉而活周身,阔阡陌而畅四方,群众脱贫致富有望。二则补两线道路交通之空白,东西纵横、南北交错、快进慢游之路网格局已成。三则以路为轴,串联八景,一核两翼、全域旅游之宏愿不远。抗大之路修建,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立碑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