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神雕侠侣》笔下的刘秉忠

(2015-09-22 10:43:54)
标签:

人文/历史

邢台

文化

金庸《神雕侠侣》笔下的刘秉忠

刘秉忠是忽必烈身边最早的汉人谋士,“邢台帮”的带头大哥;金庸笔下的刘秉忠是一带而过的人物,即使这样,通过新旧版本对比,也发现了金庸对刘秉忠这个人物的不断进步的认识,金庸自诩历史学家,但我一直对其在旧版《神雕侠侣》中将刘秉忠骗周伯通喝毒酒的一段描写很是不屑,直到后来,金庸修订神雕,新修版中加写了他的别名,又叫刘秉忠,并增加了一些注解,删去其后他骗周伯通喝毒酒这一段,这体现了金庸在尊重历史人物上的谨慎,是值得肯定的。

新修版中忽必烈查看卷宗文档时得知了霍都的身世(不知道为何写得就像霍都在刻意隐瞒身世有所图谋一般),问起朝中大事。此时窝阔台早已死去,蒙古朝廷并无皇帝,由窝阔台皇后尼玛察(主流译为“乃马真”)执政,信任权臣温都哈马尔,竟毒死了耶律楚材,又杀了耶律铸,得知耶律铸的弟、妹(即耶律齐和耶律燕)已经逃往南方,令霍都追杀。忽必烈、子聪和尚、金轮和霍都四人开会,子聪说耶律楚材英明公正,于国有大功,主张保护他的子女;忽必烈同意,让霍都消极执行追捕耶律楚材家属的任务,并说皇后信任奸邪,己方要事事小心。看来蒙古朝廷乱象已生。
其后四人会议又说到攻宋之事,说后方不稳,不宜突进。而后方主要是全真派和丐帮在捣乱。因而忽必烈让金轮全权对付全真派,霍都对付丐帮。这么一来,以后金轮火烧重阳宫,霍都混入丐帮,都成了是有政治任务在身的。

这四人会议从侧面说明了刘秉忠的重要地位。




《神雕侠侣》第十六回 杀父深仇
节选:正说到此处,帐门中进来一个和尚,约莫四十来岁年纪,容貌儒雅,神色举止均似书 生。他走到忽必烈身旁,两人交头接耳地说了几句。这和尚是汉人,法名子聪,是忽必烈的谋士。他俗家姓刘名侃,又名刘秉忠,少年时在县衙为吏,后来出家为僧,学问渊博,审事精详,忽必烈对他甚是信任。他得到卫士禀报,说王爷帐中到了异人,当即入见。


神雕第二十四回 惊心动魄
节选:
酒筵过后,忽必烈对国师道:「国师,大汗派我南征,受阻于襄阳,出师不顺,这次竟连王旗也给敌人盗了去,大折锐气,亏得国师夺回,功劳不小。今后行止,还请国师多加指点,咱们这就到后帐商议军情。」当下金轮国师随同忽必烈来到后帐,尼摩星自与引克西、潇湘子、甄赵二道等人在大帐喝酒谈天。
  忽必烈坐定后,命人请谋臣子聪过来商议。子聪和尚原名刘秉忠,虽出家为僧,但足智多谋,精通韬略,忽必烈甚为倚重。子聪对金轮国师说道:「国师,令贤徒霍都王子身世不凡,他一直不肯吐露,晚辈后来跟他长谈,才得知他的来历,咱们请他来一起谈谈可好?」金轮国师点点头。子聪派人去请霍都来到后帐忽必烈问起来历,才知他是成吉思汗义兄札木合的孙子。
  札木合和成吉思汗失和交战,为义弟所擒,成吉思汗顾念结义之情,欲饶了札木合性命。
  札木合却甘愿就死,只求不流鲜血。成吉思汗为防札木合庞大部族作乱反叛,只得下令将札木合压死,不流一滴鲜血。依蒙古人习俗,不流血而死,灵魂可以升天,,成吉思汗念旧,下令札木合的子孙世世代代封为王子。霍都的王子之称便由此而来。他心高气傲,不愿坐想尊荣,拜了金轮大喇嘛为师,苦练武功,居然也小成。他在朝里做官,很会谄谀奉承,得到大汗窝阔台的欢心,窝阔台逝世后,皇后玛察临朝当权,对霍都仍相当宠信。霍都自知因出身关系,在蒙古军政中并无重大前途,仗着师父之力,在江湖武人以及蒙古喇嘛教中努力。

忽必烈查阅部族发给他的羊皮身世书后,得知是实,问起朝中情形。霍都禀告说,尼玛察皇后临朝后,信任权臣温都尔哈玛尔,对老臣耶律楚材多方贬斥,后来将其下毒害死,又杀了其子耶律铸,下令追杀其家属,得悉耶律铸的弟妹等人逃到了南朝,命霍都禀报忽必烈后逮捕斩杀,以绝后患。忽必烈把子聪拉到一旁,低声问道:「大师,你瞧怎样?」  

霍都是货真价实的蒙古王子,札木合的后代,世袭王爵,甚得蒙古皇后的宠信,在蒙古武林中也很有地位,就是千不该万不该重阳宫大战的关键时刻舍弃师傅金轮自己逃命,得罪了大蒙古国第一国师金轮大喇嘛,不敢再回蒙古,逼得他潜伏丐帮以图带罪立功,终至身死,他要知道杨过放过了金轮,一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耶律齐虽然蒙古皇后信用奸佞,父兄蒙冤,但那是蒙古内政,千不该万不该因此叛国投敌,大节上大错特错,如果忽必烈上台,必能替他耶律家平反昭雪,还会因此更加重用耶律家族,耶律楚材三朝元老,是成吉思汗托孤的首席大臣,耶律家族更是蒙古朝野中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如果耶律齐能够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不那么意气用事,叛国投敌,蒙古一统天下,在英明的忽必烈的领导之下,他的发展可谓前途无量!可他错得太离谱了
子聪道:「启禀王爷,先耶律相爷有功于国,英明公正,实有大功,该当保护他的子孙。」  
忽必烈点头,低声道::「皇后信用奸邪,咱们须得事事小心。」回转身来,对霍都道:「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时受冤,日后必可平反,他的家属逃到南朝,咱们暂且不理吧!」 

如果耶律齐只是跑到南朝当个难民,两不相帮与世无争,忽必烈英明大度,定会既往不咎,可现在耶律齐当了丐帮帮主,公然对抗蒙古朝廷,那性质就完全变了,这就不是单纯的逃难避祸而是叛国投敌了!别说忽必烈,哪个皇帝能够容忍叛国投敌的卖国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