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预报”成功率不足40%——话说“地震云”

(2008-05-22 07:59:53)
标签:

悠然在线

文学/原创

地震预报

地震云

闪媒体

地光

图片

音乐

分类: 悠然与记者文化

    “地震预报”成功率不足40%

    话说“地震云” 

  悠然9696 撰文与视频制作   

 

    变化莫测地震云

 

 

    天气预报,为当今的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并减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但从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获悉,目前全球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于是地球上,一幕幕人间悲剧就此产生。虽说地震过后,当今地震工作者已能探明地震的地点与强度,对及时施救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地震也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能有“先知”,那我们人民的生活将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太平盛世。

 

    然而,人类至今对地震的预知并不是一无所有。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任振球说,“从我

们多学科交叉天灾预测委员会这些专家来说,我初步整理了一下,至少有20个不同的手段可以报临震。

但是它们各有千秋,地震预报从防震减灾来说,关键是临震预报,只有把临震报对了才能防,而且临震

要求很高,时间、地点、强度都对才能防,有一个要素错了也不能防。我们的临震预报的成功率已经达

到将近40%,地震不是不能预测,但是的确很难”。


    同时,让我们欣慰地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又有文章重提往事,将《1975年:世界上第一个被

准确预报的大地震——海城大地震如此预报——六位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推向报端。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传统的“小年”。辽宁省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在国家

和辽宁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

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

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

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与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相比,前者更强烈,然而,我们还

是没能及时报告。今天,悠然从网上搜索到的“地震云”的有关知识,愿与网友一起分享。

 

    地震工作者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积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地应力作用发生激

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

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

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于是,悠然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果还没有获得大量知识克服时,就象人们信仰宗教一样,以此祈祷上天给予力量。因此,悠然谨以此作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震给予人类带来的伤害太大了。但愿能早一天“地震预报”也能像"天气预报"一样的及时、准确,让全人类的人们都能享受它的温暖,逃出地震虎口及以其带来的创伤!

 

相关知识:

 

    地震前有时会出现地震云。17世纪古籍中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

,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

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各国对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

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是前日本奈良市市长键

由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

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他就将其称为“地震云”。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地震云并非一种

准确的预报方法。

 

背景音乐:爱尔兰画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