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古景观文化

标签:
李京顺德府志八景邢台县清风楼建筑文化邢州文化 |
分类: 顺德文化 |
http://s1/bmiddle/4d3f1acfhb48570602df0&690
日本.伊东忠太手绘《顺德府太行远眺图》
元明清三代顺德府,十分注意对文化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历代遗留下来的《顺德府志》都有古迹和名人的记述。而对顺德府景观文化进行系统记录的是清代康熙十五年的《顺德府志》;其中有顺德十二景一章谈到顺德府古景观文化。许多年来,由于我们对邢台八景的宣传使大多数人熟悉八景文化,也由于顺德十二景尘封于《顺德府志》使人对此不太了解,本文就此进行概况性介绍。
□ 八景文化形成的由来
景观一般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景观。明清之际,各地州府开始系统对当地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整理,为此各地的府州县地方志书有了八景、十二景、十六景,三十六景等。关于对景观的整理最早出现了宋代,当时有一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写了一部《梦溪笔谈》,书中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无论是“八景”还是“十二景”都是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睢阳尚书(袁可立)袁氏家谱》说:“又袁家山列入洛学书院八景。八景的历史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八景是对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的总结,也是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征。这种景观的选择和命名也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清代康熙时期,康熙皇帝对营建完成后的避暑山庄进行了一次景观总结,选定三十六处最佳的风景,以四字命名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这带动了各地对自己州府的文化总结。当然顺德府的十二景观的总结早于康熙的三十六景,这也说明以“八景”“十二景”进行景观总结在明清时期十分的盛行。这从各地的“八景”文化中也可证明。
邢台各个县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八景”文化,任县有渚阳八景:流水环漪、宫墙灵井、蔡桥晓月、彰台晚照、东湖胜览、圣水灵波、西刘烟柳、双塔钟声;隆尧县有唐山八景,即为:佛光亘大、松蟠龙斗、仆碑云峰、水泛桥浚、南楼晚照、邮亭朝佛、风送铃声、河水如带;柏乡有槐阳八景,即为:古鄗旧址、光武遗踪、高庙晴云、左海碑阴、虹桥新涨、泲水流清、太行晚翠、慎斋书院;平乡八景为:滏岸柳阴、汉城晨雾、西池秋涨、奎楼晚霞、沙丘树色、北阁远山、枯洚夜涛、长堤春草;巨鹿八景有:漳河春涨、大陆晨耕、石鹿归云、团城霁雪、古寺钟声、旧城楼阁、柳洼风清、花窝春晓;南和有和阳八景:笔架耸翠、澧水扬清、凤池春烟、鸡台晚照、梅亭绿荫、荷沼香风、古刹晴虹、仙坛秋月;临城县有八景:西山晴雪、董岗寻胜、普利梵钟、桃洞听泉、泜水春阔、尧峰晓翠、铁岭樵歌、钓盘渔唱;威县有洺阳八景仙山攒碧、甘泉澄清、洺阳弦诵、文殊佛灯、孤忠新祠、双陵古迹、上垅云香、南楼月色;清河八景有甘陵草色、廉墓霜花、莲沼并蒂、御河远帆、茶堂龙爪、石柱凤鸣、贝州晚霞、鲧堤夜雨;沙河八景为宋墓烟树、河堤晓月、河堤晓月、西山积雪、梅亭夕照、唐柏耸翠、温泉清流、龙潭瀑布。南宫在八景的基础上再增二景,即有了南宫十景一说,这十景分别为风亭麦饭、彤塔凌云、平岗凤翥、微峦叠翠、泮水芳莲、石佛精庐、古槐插汉、义姑遗烈、扁鹊旧封、丹朱古墓。
邢台县区的八景文化多形成于清代早期,也有形成更早的八景文化,但多没有留下详尽的历史记载。康乾时期,邢台各县市的八景多数已经定型,而邢台县的八景形成的最晚,即在民国时期。
□ 邢台八景的形成
邢台八景即为邢台县八景。民国32年,即1943年时任邢台县长的张栋编辑出版这部县志;当时正值日军占领邢台期间,日军通过多年对城区的治理,开始对邢台的文化进行一次整理,邢台县志的编辑也是在这种形势开始的。
在这部《邢台县志》中有几个新看点,一是增加了照片,二是绘制了一张有比例尺的邢台古城地图,第三就是对邢台县人文景观进行了梳理,添加了邢台八景的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科学的发展和一个时代的进步。此前的书籍多是通过插入手绘图片来丰富书中内容,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照相橡逐步开始普及起来,在民国县志中,各地基本上都增加了照片内容。我们如果细观察以前的各版本《顺德府志》《邢台县志》等,其中地图部分都是示意图表示,没有严格按比例绘制。而民国《邢台县志》中的邢台古城地图是邢台历史上第一张按比例绘制的地图。这张地图让人看到了真实的城郭形状和大小,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及城内街道情况。我们对邢台遗留下《邢台县志》进行阅览,邢台八景一词出现也是在民国时期,在书中增添了八景内容。分别为鸳水灵井、郡楼远眺、野寺钟声、达活名泉、仙翁古洞、玉泉夕照、鼎梅晴雪、柳溪春涨。用地域分,八景有三个是描述城内景象的,五个是描述城外景象。有四个是写水景观的,两个写山,余则是场景感受。八个景观的选定基本上反映出邢台县的历史文化内涵,因为府县同城,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顺德府的文化景观。但只是仅仅限制在府城周围的景观,有专家说民国邢台八景是反映日伪时期的占领区内的文化景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小西天的鼎梅晴雪划定当时的邢台县的西部的界线,再向西是民国政府和八路军129的根据地。让我们感叹的是,在那个战乱时期,有人竟然还出钱印行图书,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总结已经实属不易了,地市合并之前,邢台市地名办在地名普查中,发现一部《河北省顺德道公署周年特刊》,记录1940年日伪华北政府成立顺德道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详细记录所辖地区各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前不久日本友人中西久味寄来1902年4月-1903年6月伊东忠太郎来中国进行文化考察的一些资料,在这部《见学纪行》笔记中真实了记录了邢台河北及邢台境内的文化景观,如邢台市的开元寺、柏乡县的牌坊,邢台鼓楼的建筑纹样,天宁寺虚照塔、邢台西山景象等,深深的感受到一个学者认真求实治学精神,实在值得我辈学习。我们认为,由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局限,邢台八景只是代表着邢台县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小邢台景观文化,而不是大邢台的八景文化,如果八景出现在《顺德府志》中那就另当别论了。
□ 顺德十二景及其内容
顺德十二景仅见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顺德府志》中,康熙版《顺德府志》是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的《顺德府志》的重刻重印本。《顺德府志》是一部地方志书,现代可以见到的版本有明弘治二年(1489)知府林恭纂修刊刻的成化版十卷,知府孙锦,高迁纂修的嘉靖十五年(1536年)刊刻的35卷,再者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府王守诚修编和万历十八年(1590年)知府张延庭刊刻的万历版。到了清代时,由于战争等原因早年的《顺德府志》已经残缺不全了,好的版本也不多见了。此时的顺德知府殷作霖拾得明版《顺德府志》十分珍爱,于是决定进行重修,请当时的顺德府英才李京为之增补内容进行刊刻。
李京,邢台人。清代顺治年间的正贡(恩贡),曾任湖广岳州府(湖南)巴陵县知县。墓在邢台县南柴家庄,曾出土墓志铭一盒,志文中记录了李京一生的事迹。他在整理《顺德府志》中,把邢台及其县域的文化景观进行总结,概括为顺德十二景。这顺德十二景分别为太行叠巘、大陆澄波、尧山圣迹、鹊庙仙迹、百泉鸳水、达活龙湫、群楼远眺、古刹春游、宫墙柏影、雉堞荷香、龙岗霜月。
十二景的原文:
第一景太行叠巘“太行万里也,自龙门至医无闾,绵亘万里,皆太行也。中条、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胜数。大河北之干龙,东西界之襟带,控燕、韩、晋、赵、郑、卫、齐、梁。在顺德则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视他郡为密迩。支颐丽瞩,以供朝夕。诗曰: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第二景大陆澄波“大陆既作,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夏禹疏九河,分九州旧迹也。今旧迹虽迁移,泽尚在任县。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汇于此。一名小东湖,一名张家泊。八月,水平万顷,茫然涵虚混太清矣。诗曰: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擎飞向晚风。明月兼阴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第三景尧山圣迹“尧山,唐山县之北八里,一名虚无,又名巏山务,又名宣雾。帝尧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岗、干言山、卧牛山,尧山内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尧庙,尼父祠存焉。京师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车召登陟,马首翠微自尧山始。诗曰:平原东陆结山岗,灵秀飞来接太行。日耸丰碑霄汉回,雨收废寺碧云凉。帝尧封邑名还在,尼父停车道未荒。斗大孤城人世变,时雍非复旧陶唐。”
第四景鹊庙仙迹“鹊庙,内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鹊,有首有尾。春秋时,赵简子病,秦越人诊脉,知七日而悟。简子神其术,赐越人扁鹊田四万亩。宋仁宗疾,梦人予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问履历,建庙于鹊山,祀封灵应王。岁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满岩谷。庙之西龙腾山太子岩,神僧咒龙,虢太子出家处。诗曰:巍峨宫阙已千年,劫火曾灭世几迁。古柏虽沾新雨露,残碑犹峙旧山川。人声响彻惊三月,神贶通灵落九天。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第五景百泉鸳水“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诗曰:泉涌碧沙坑漾深,净明润物作甘霖。双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万亩金。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无地不风林。从来疏凿归沟洫,泽被邢襄自古今。”
第六景达活龙湫“氵虒水。《水经》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脉千流,散而成河,离城三十里伏而不见。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测,蛟龙潜焉,曰达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祷雨即应。潭面仅一、二亩,岁大旱不涸,流入城壕卫城,亦可分流灌两三村田。诗曰: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
第七景郡楼远眺“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诗曰: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第八景古刹春游“东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浮图,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正月十六日,贩农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乡民之力农者,争售其器,亦有妇女游,竟日而罢。诗曰: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第九景宫墙柏影“顺德府儒学,南北长二百三十一步,东西广一百一十一步,殿庑弘敞,宫墙崇峻。古柏数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间物。形胜甲天下,日月丽影,印拂阶墀,如筛金沥玉,风动声清远,袅袅似鸾凤鸣经,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肃,爽朗畅悦。诗曰:宫墙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泮水滋成苍秀色,芹香熏老岁寒心。讲堂照日云流砌,书阁凌空月满林。天际笙簧风细细,诸生弦诵和歌吟。”
第十景雉堞荷香“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诗曰: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第十一景龙岗霜月“龙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长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许,土龙也。如绳如带,如龙如蛇,后周以此名县。无林木蔽,少农牧践。八、九月,霜月凝空,城头下瞰,蜿蜒蠕蠕,似动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云护之。元儒董朴结庐其傍,讲周、程、张、朱之学教士,隐居五十年,号龙岗先生。诗曰:郁郁葱葱五里长,城头远眺小平岗。晓风浮动黄如雾,夜月轻微淡似霜。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护金汤。回旋龙脉饶形胜,北拱皇都控大荒。”
第十二景擅台烟雨“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诗曰: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顺德十二景与邢台八景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顺德十二景是站在大邢台的角度对府辖区内的文化进行高度的概况,友人杨震军说:在整个顺德府域之内,选出这十二景作为地方精华,是很有见地、很具匠心的。在概括性和选择性上都下了一番功夫,而且颇为成功。而邢台八景只是对邢台县及城区周围的景观进行记录。邢台八景与李京顺德府十二景相比,十二景更显得大气。
http://s15/middle/4d3f1acfhb48601e5c88e&690
李尽言《邢台八景诗轴》0.20*1.40
http://s16/middle/4d3f1acfhb4860d6f463f&690
日本.伊东忠太手绘柏乡牌坊纹样
http://s7/middle/4d3f1acfh7873cf304246&690
李京墓志铭拓片
http://s16/middle/4d3f1acfhb4857bba62bf&690
天河日出
http://s3/middle/4d3f1acfh7873bf82e312&690
达活名泉
http://s16/middle/4d3f1acfhb4857b712a4f&690
梅亭夕照
http://s16/middle/4d3f1acfhb4857b8260bf&690
七里河畔
http://s6/middle/4d3f1acfhb485885eb7c5&690
滏阳新韵
http://s3/middle/4d3f1acfhb48588a046d2&690
普彤湖色
http://s12/middle/4d3f1acfhb48588ed83fb&690
玉泉梵音
http://s9/middle/4d3f1acfhb485af865848&690
开元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