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驾遊临城白云寺宋徽宗莲花山名村名镇 |
分类: 文化踏访 |
驾遊村位于临城县西部,距县城33公里,距平涉线2.5公里,全村有人口1064人,耕地面积650亩,荒山面积11000亩,整个行政村由驾遊村、范家庄、驾遊寺(白云寺)三个自然村构成,白云寺就坐落在驾遊村向西2.5公里的依山傍水地方,目前,驾遊村经济收入以传统种植业、林果业为主。
驾遊村有悠久的历史,村中的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寺中现存一石碑《开山历代主持鉴公和尚塔铭》为元天历元年(1382年)十二月十五日刊刻,由此可知。始建应早于元朝。《重建白云寺记碑》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可知清康熙四十年又重建,《重兴白云寺碑记》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又加以修缮。
《重建白云寺记碑》记载:“邑之西七十里有寺名曰白云寺,西禅寺之下院也,地属挟扭村。(寺)其前则两涧缠绕迢递而环抱,其后三峰并峙,俨然立屏,其间有时白云呈祥若隐若现,茂林山鸟,种种幽奇,口上绝巅,又有莲花池水从上而注下,诚登临之胜慨也。”《重兴白云寺碑记》记载:“即修此禅堂六间,凡佛殿僧房未及数载焕然更新,屡次所买山场地土约周围三十余里,”“寺四至北至、南至岭分水为界,西至莲花池岭为界,东至骛立凸十字为界”。以上碑文记载了白云寺的地理位置、大概范围和修缮情况。
为什么村子叫驾游?传说在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来到挟扭村,把挟扭改为驾遊,后来皇帝来到挟扭寺,看到一朵朵白云从寺中升起,于是把挟扭寺改为白云寺,从此本寺边一天天兴旺起来。
莲花池位于白云寺沟头,分南池和北池,南池长63米,东西宽27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北池距南池200米,面积有南池二分之一,关于这两池的来历,县志文献无可考证,很可能是为一山泉积水而成,因佛家崇拜荷莲,故曾在池中种植莲花,应是白云寺一景。
白云寺建筑依山走势而建,整个寺院占地21528平方米,现存寺院北大殿、西大殿、东大殿各5间、东西阁楼各两间,中间有空道,阁楼外有广场,寺现存围墙南北30.6米,东西30.4米,高4米,又石头砌成。佛殿长18.5米,宽8.3米,高4米,共5间。东配殿长12.2米,宽6米,高4米。西配殿长14.3米,宽6.9米,高3.2米佛殿与配房墙体皆用石块砌成。
白云寺大檐下的枋、垂柱两侧都有木雕装饰,木雕表现在内容上有龙、松鼠、其中“松鼠葡萄”以晶莹欲滴的葡萄悬挂在藤枝上,两个松鼠跳跃其间,姿态最为生动。
原寺广场外有石碑、南有石台阶40多阶,台阶下有石塔12座,西南100米处有石塔100多座,寺周围有百年古树(5个人合围)、有柿子树、栗子树、柏树等,寺周围溪水潺潺,登高远眺有九个小山头紧紧环绕在寺的南、西、北方,俗称“九龙口”更为白云寺增添“神”的韵味。
白云寺现存石碑5块,“诫勉延流”石碑一块、“重建白云禅院”石碑一块、“鉴公和尚塔铭”石碑一块、“重修碑志”(断)一块“百世可知”石碑一块。相传宋徽宗皇帝走后,有一位赵县能工巧匠,雕刻了一块高2米、宽1米的石碑,记录了皇帝游玩的全部过程,在现存的碑文中记载着驾游村的四至(西至莲花岭、北至石楼分水岭、南至白云庵分水岭、东至岭西分水岭),修寺捐款名单和嘉庆年间修复寺院的情况。
民宅每个院子都属于正偏结构,有主院就有偏院;主院偏院都是平房,这是白云寺民宅建筑的最大的特色。另外白云寺民宅建筑前低后高。符合中国传统风水上说的“前低后高,子孙英豪”的说法。
驾游的山水很好看,从白云寺,再向西行200米,即可到莲花山山口。莲花山风景优美、以“古树、险崖、山泉、奇溪”著称,5—10月气候宜人、峰峦叠嶂、沟壑曲折,沟两岸峰高坡陡古柏苍松竞翠。
白云寺莲花山森林覆盖率80%以上,这里林茂、溪清、谷幽,莲花山松林面积约500公顷,在白云寺西面,现有数百年以上的古树数百棵,这些古树千资百态,蔚为奇观,这些 “活的文物”历经沧桑,幸存至今,有着众多的美丽、奇妙的故事传说,比如:“白云寺的由来”“莲花池的传说”“牛和老虎的故事”、“寺中的懒和尚”“南寨的由来”“大王庙的由来”等,引人入胜,催人遐想。
白云寺莲花山在海拔500-1200米之间,相对高度420-700米,主要由一些浅变质岩、板岩、变质安山岩组成,因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多种奇特地貌,坚硬砂岩形成高耸的峰顶尖刀的梁脊,其中不少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造型地貌,被命名的数十处,海拔1005米老虎槽峰,峰尖有一石槽,槽中清水终年不干,如此高度为何不干,这还是一个谜,登高远眺白云寺坐落在九个小山头分北、西、南三方围绕之中,俗称“九龙口”,足显白云寺之宝地。白云寺三崖即:“大腰崖、瞻拜崖、掌坡崖”都是高百米的绝壁。
白云寺有多处山泉,其中以白云寺三泉即:“净水泉、屈龙泉、柳泉”最为有名,三泉和石缝中的条条溪流交汇形成白云寺的又一自然景观。
这里有许多的民间传说,传说“白云寺”寺名为宋徽宗所赐,还有元宝庵、老道庵、大王庙、莲花池、南寨、二驾梁、万驾台,且每处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驾遊村是一个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年正月有秧歌、跑黑驴、舞龙等传统乡艺表演有“抢面灯、老鼠娶亲日”等传统节日,另外还有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如:树编、草编、石雕、算柿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