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荷兰科学家在两年的时间里对10所医院的344名突发心脏病但因为抢救及时而幸存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大脑死亡,即临床死亡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意识仍然存在,从而“证实了”灵魂的存在以及所谓灵魂转世的说法不无道理。
在临床死亡的情况下,病人几乎与“死人”无异,因为他们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脉博为零,呼吸和大脑活动都已停止,但研究却发现,上述病人当中12%的人都表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清晰的思维意识,而且还看到了一些景象。一些病人还称他们感到自己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身体独立存在。
上述现象至少对此前有关思维和灵魂能够在大脑死亡之后继续存在的观点起到了支持作用。也许宗教人士会因为这一研究而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可以在布道上大讲灵魂转世以及每个人都有来生等等。
这项研究是有史以来对灵魂能否在大脑死亡之后继续存在这一问题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对于上述结论,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皮特-芬维克博士在接受英国《星期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思维意识和大脑活动是相互独立的话,那么这就引发出了人死之后思维意识继续存在的问题。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
“灵魂细胞”被发现 科学家挑战灵魂不朽论
科学家发现人类“灵魂细胞”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佛朗西斯·克里克日前在医学杂志《自然神经学》上发表论文,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克里克称,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
据检察日报援引《星期日泰晤士报》9日报道,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佛朗西斯·克里克和另一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揭示后,1962年,两人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初步确立,此后科学家普遍认为,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剩下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只剩下三个:即生命的起源、意识的产生和生命发育过程。多年来,佛朗西斯·克里克一直致力于研究意识的产生,尤其致力于反驳灵魂存在学说。佛朗西斯·克里克道:“我的科学信仰使我相信,我们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来解释。”
多年来,克里克做了数不清的实验,包括用各种仪器研究大脑受伤的病人、动物,并进行各种心理学研究等,获得了大量富有价值的一手研究数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出,克里克实验得出的大量研究数据完全可以证明他的学说。克里克在医学杂志上写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哲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将神经细胞和意识产生完美地联系在一起。研究显示,人类意识仅仅只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细胞来表达,说得更精确一点,这组神经元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沿的一小块地区。”
报道称,佛朗西斯·克里克的发现,不仅将生命和灵魂的奥秘只归结于一些简单的分子,同时也是对宗教“灵魂不朽论”的强烈挑战。如果克里克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将意味着科学对宗教再次取得了一个巨大胜利。因为很多年来,科学一直都无力于解释人出生后到底是怎样获得自我意识的,而一些宗教学说则将其归结为人类具有“永恒的灵魂”,肉体只不过是灵魂居住的场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