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境如画慕云山——太原人民后花园游

(2012-07-24 16:44:15)
标签:

慕云山

天门关

蒙山大佛

石岭关

杨家军

分类: 情感空间、动感瞬间、职场

 

美境如画慕云山——太原人民后花园游

 

慕云山的山很高,慕云山的崖壁立,慕云山的云洁白,慕云山的树连

天―――句话,慕云山的美景佳境如画。

慕云山在兰村附近,从胜利桥东走滨河西路,到了柴村,再向北,过了中华

傅山园就不远了。

2012年6月初和中旬,分别登了一次慕云山。令我吃惊的是每一次进入那个峡深壑高的山口,我就不由得“啊”一声!就像换了人间,就像回到了原始,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无限的翠绿,连天的葱郁,耸立的壁岩,弯曲的石径,沿槽的溪流―――真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触目惊心啊。

 

危岩峭壁夹谷深

层峦叠嶂柱天庭

千树万枝卷碧浪

山水绣锦尽峥嵘

 

慕云山是太原市政府为市民在西山开发的十二个具有独特小气候的生态园林之一,人称是太原人民的后花园。如果放眼的话,你会感到这里有城里人看不到的蓝天,白云;如果深呼吸的话,这里有城里人嗅不到的绿色泥土香;如果展开味觉的话,这里有城里人品赏不到清爽。更为可贵的是,你还会发现,在这里有喧嚣城市里找不到的心灵宁静与恬淡。

 

走在崎岖沧桑间

径斜怪石飞鹰鸣

就像探险又探幽

绝岩顶处我攀升

 

由于好奇,我们加快速度,走了一程又一程,过了一山又一山,路边的野果,野花像是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散发着浓浓的清香。野果虽然酸了些,但吃起来也很有股鲜味。快到山顶时,我们同正在地里劳作的农妇攀谈了一会。看上去,农妇身体硬朗,只是因常年在深山劳作吧,留给我的影响是一张苍老消瘦的脸、一双爬满老茧的手,两条青筋凸现的腿和略显佝偻的脊背。我在敬仰之余也添了几许不平静的心情。

 

路边野花娇艳开

树上野果香袭来

风扶枝摇高挑美

养眼养心养神仙

 

在慕云山顶有一座寺庙——耄仁寺,又名慕云山寺,建于唐盛,元、明、清屡有修葺。

说起耄仁寺,我们询问了一位寺前小憩的老人。他热情地给我们讲了一段故事。他说,那是公元9年,一批西汉官员为避"王莽之乱"逃到这里,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政权后,为表彰老臣们忠贞不屈的精神,赐名"耄仁寺"。现存的寺石佛和大殿同山体相连,约高八米,形似乐山大佛,也似蒙山大佛,属国内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

 

珍禽异兽常往来

长城依偎桃花源

汉武唐宗立国寺

傅山挥毫献珍联

 

这两次慕云山游,天气都很炎热,当爬了两个多小时的绝壁山路到达山顶后,我们完全饥渴难耐了。但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山上没有卖水的,你就是食品花样再多,如果没有水也无济于事。正当我想着如果美景能当水喝就好了时,一位游客似乎看出了我口渴的心切,指着一个小院说,那里有泉水。于是我像得了仙人指点,便奋力一跃,向那泉水奔去。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果然一位僧人正在清泉水井前向游人施水―――我于是也毫不忧郁的加入了这个“攻水”大军,并一杯一杯地饮了起来。我想,这真是天赐的清凉啊!并连声向那位僧人说,“谢谢,谢谢”。而游人们更是议论有加,指着泉眼说,这是慕云山的瑶池琼液,还有的说,这是耄仁寺的甘甜圣水。

水足饭饱后,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阴下少许,便开始了观瞻。先是看了下寺,上寺,以及碑林、斋堂,道场、法器堂,僧.尼.俗公寓,接着是在相机快门的悦耳声中留下连绵不绝的绿色美,起伏崖飞的山体的美,清幽幽的旷古美―――

 

当年轰烈依然劲

香火缭绕庙宇宏

自古一块形胜地

红日祥云共举峰

 

从慕云山返回时还赞誉了太原三关之一(即天门关、石岭关和赤塘关。这三关之中,天门关地势最险,石岭关、赤塘关地处最要。)的天门关。

来到天门关下,一位中年人看到我们这些城里来的人,便迎上来主动给我们作导游,我欣然同意了。一路上,他给我们讲了清道光《阳曲县志》载的“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的事。他说,这里还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晋西北各县的古道咽喉。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给我们背颂了明代山西巡+-抚苏惟霖对天门关景致生动描绘的律诗《天门关》:“天门关里锦屏分,峭壁参天乱斗文。怪石斜飞全欲坠,野花倒挂暗来熏。湾湾泉响非关雨,曲曲峦封不借云。千里登临游颇倦,到来忽觉跟眸瞳”。他还说,阳曲县传统的八景之一"天门积雪",就是描述的天门关下的山崖如削,谷径幽深的冬季胜景。

我插话说,中国有名的雪山很多,像西藏的米拉雪山,甘肃的祁连山雪山、四川的岷山雪山、台湾的浊水溪雪山……这些雪山都是以广袤或常年积雪而出名,但仅仅是积雪而已。天门关雪山则不然,不但能欣赏到高山积雪的美色,还能惊见一个美丽的冰晶世界,比如,晶岩,晶树,晶鸟,晶虎,晶仙―――同游的一位哈哈大笑说,好!好!冬天再来,冬天再来。

 

 

    古道锁匙晋西北

    巍峨气势于天齐

    杨家卫关故事多

    至今赞扬人声沸


  虽然天门关现已无迹,但遗址还可大概看出当时的规模。还是那位中年人介绍,“关门的础石30年前尚在, 因60年代修筑新公路而拆除。关上的"六郎庙"于1947年被阎锡山军队拆毁,修了碉堡。现存遗迹仅剩庙前门阶一段,侧石一对。天门关西北山峰,现存六个直径约二米的土石混筑的基台,相传是杨家军插旗的旗墩。关之西南山麓,有一片背风朝阳的土凹,传为杨家军练武场地。关南二百米处原有一座"观音庵"废墟,只留下一通碑石,诉说着当年修庵的缘由。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曾跨天门关,行经乾烛谷。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便是暮出凌井驿,夜闯乾烛谷,与母佘太君在向阳店相会。如今的天门关,虽已关门绝迹,垣庙废毁,但关里关外却面貌一新:昔日的"跌死狸狸弯死牛,行人过栈胆忧忧"的乾烛谷羊肠坂,如今已成为通途。

 

    沟深谷曲

    也探幽,也探险

    好一个“奇”字了得

    惊在羊肠小道通天

 

    绿无沿

    石打旋

    循着飞鹰的行踪

    一路弯,一路坡,一路鸟瞰

 

    慢步在红绿丛间

    不只是为了消遣

    底首觅石,极目远眺

    目的是领略还未被人类打绕过的原生原态

 

    摘一枝野花

    捧一掬清泉

    在深邃“空山鸟飞鸣”的同时

    也聆听欣欣向荣的地脉

 

    像展开的双臂

    拥抱许多或有解,或无解

    ——斜径盘绕着的古栈,悍迹

    ——望不尽的石阶,风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