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萧山江西俞村桃源俞氏

标签:
江西俞村、永思堂俞建德禄九公桃源俞氏 |
http://s11/mw690/001pHkzUzy73ApDxZqy2a&690
浦阳江从浦江县发源以后,向东流经诸暨后,猛地拐了一个弯,向北直去,当进入萧山地盘后,便是一马平川,浩浩荡荡流向钱塘江。浦阳江进入萧山境内的第一个大镇就是浦阳镇,萧山桃源家谱记载这里是:山环水绕。层峦叠叠,曲涧潺潺,其秀丽洵为东南胜地。
在南宋淳祐年间,就有俞氏在这里谋生、繁衍,逐渐成为萧山最大的俞姓村落,距今已经有将近九百年历史了,这个村座落在浦阳江的西面,乡民称之为“江西俞”村。
2016年,7月19日在萧山宗亲俞朱美的策划下,在浙、沪宗亲俞坚中、俞建国、俞欢昌等组织下,在萧山江西俞村党委书记俞建德和大黄岭村村长俞林军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场“访俞村,聚亲情”的活动。原来担心天气太热,参加的人不会太多,想不到,召集帖一发,宗亲纷纷报名参加,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不得不紧急叫停。
浙江省内诸暨、新昌、宁海、宁波、嵊州、永康的宗亲也冒着酷暑赶到萧山江西俞村,踊跃参加这次活动。河南洛阳的俞中也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这次活动。
江西俞村的党委书记俞建德、村长俞百华,向我们说起了江西俞村就充满了自豪感,江西俞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曹家埭自然村分布在丘陵地带,层峦叠嶂,山中竹林连绵,江西俞、新塘两个自然村属平原水乡,地域平坦。全村有住户900余户,常住人口约3000余人,2000余亩耕地,其中俞氏人口超过2000人。八十年代起,村里就有工业企业,现在村工业总产值也达到4亿多:江西俞村也先后获得了文化村、文明村、卫生村等光荣称号。
江西俞的俞氏有将近900年的历史,祖先最早南宋理宗淳佑年间(约1257年)从婺州(现金华地区)迁到萧山桃源的。:
他们的高祖与苏东坡同一时代有个叫禄九公的俞姓人,世居吴兴(现湖州一带)。禄九公,名秀芝,号秀老。他的第三代崇道公,也是了不起的人,中过进士,当过南宋的户部侍郎。
崇道公之后的三世仁元公,任婺州太守,由吴兴迁居婺州(今金华、兰溪一带),在任上去世。仁元所幸他还有四个儿子子:分别名钟、铢、镐、钝。
仁元公第四个儿子俞钝,号醉轩,他生于南宋淳佑辛丑年(公元1241年),家谱记载是贩牛(或做鸡毛换糖的小买卖),回不去了,就在萧山桃源搭舍定居,繁衍生子,形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俞氏大家族。
桃源俞氏后裔以前曾有过三个祠堂——“上祠堂”、“中祠堂”、“下祠堂”。现在只剩下一个总祠堂桃源俞氏祠堂名“永思堂”。这个祠堂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
http://s7/mw690/001pHkzUzy73ApIHInY46&690
祭祖的含义是崇敬和缅怀,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依托与精神安慰的传承,祠堂就是载体,修复宗祠,还有有保护历史古迹的意义。俞建德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俞氏家庙”在2010年修复竣工,2009年把修复祠堂作为村三委班子的任期工作,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俞建德为首的筹备小组,经萧山文保委的实地踏勘,批准了重修方案,修旧如旧,把地势低洼的祠堂填高了50公分,资金主要通过俞氏宗亲集资,少许文物保护拨款,共耗资360万,在2010年末胜利竣工。
修复过程保持了原来的石柱、石墩、牛腿,祠堂原存的四块石碑都作了精心保护,最早的是明朝万历三十七年立的“捐款明细”碑;其次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俞氏春秋碑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所立“捐田碑记”,记载着众人捐田建造祠堂的份额。最迟的一块碑是在道光七年(1827年)立的“重修祠碑”。这些碑,都有很高的历史查考价值。
下午,来自省内外的宗亲举行了座谈,就江西俞俞氏的祖先脉源及发展过程举行了探讨,新昌五峰俞氏特恩祠的俞氏研究的行家俞尚林、俞苗焕、俞见达都提供宝贵的看法。
通过这次活动,对参与的俞氏宗亲来说,沟通了感情、联络了乡谊,增进亲善团结,交流了认知,有利于俞氏宗亲增强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共识,充满了正能量。
http://s2/mw690/001pHkzUzy73Aq4jGCJf1&690
左起俞坚中、俞尚林、俞建德、知俞先生、俞百华
http://s9/mw690/001pHkzUzy73ApWtXEkc8&690
http://s5/mw690/001pHkzUzy73ApWHHpy84&690
江西俞村桃源俞氏总祠堂——永思堂
http://s8/mw690/001pHkzUzy73ApPkq4T87&690
http://s2/mw690/001pHkzUzy73ApZvte111&690
“访俞村聚亲情"全体俞氏宗亲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