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峰溪埭俞氏宗祠“孝思堂”修复并进行庆典

(2010-04-07 17:59:49)
标签:

溪埭

孝思堂

俞氏宗祠

文化

分类: 俞氏族群

http://s4/middle/4d3d621ah83a2c27d60c3&690 以前保留下来的孝思堂的老照片,采用砖、木、雕刻工艺,如雕花的门罩,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体现了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的风格,


溪埭俞氏宗祠“孝思堂”修复并进行庆典

 

诸暨的溪埭村,现有俞姓家庭五百多户,是全国最大的俞姓聚居村之一,其俞氏人口超过了浙江武义的俞源村和婺源的汪口村。中共创始人俞秀松1899年就出生在这里。

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成化年间,诸暨次坞俞氏第十五世祖俞周十家出了人命案子,俞周十为此赔上了所有的家产。周十公的第五子俞滔(世则公)提出了分家,他带着六弟和九弟迁往东面十里外的凤凰里,成为溪埭俞氏的迁始祖。到了明弘治年间“溪埭”这一地名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清代光绪年间的《诸暨县志》上有篇《溪埭山水记》这样描写道:“暨阳北五十里有奇为溪埭,俞氏聚族于兹埭。北有山曰三台山。山自石牛坞北来,初北伏而起,起为象鼻。再北断而起,起为万阶。高寒秀拔,上出云霄,殆不可得而升也”。(图为溪埭全景)

 

http://s10/middle/4d3d621ah83a2afe0f369&690

位于村口的俞氏宗祠(孝思堂)的座东朝西,突破了一般家族祠堂座北朝南的定势格局。究其原因有二:一、溪埭俞氏为次峰俞氏分支,次坞在溪埭的西面,祠堂朝西为了敬祖,不忘次峰本宗。二、从风水上的考虑,祠堂南面隔溪有断层小山相挡,视野不够开阔,如果祠堂朝南,则犯了风水上的大忌。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与诸暨其他一些姓氏的祠堂相比,孝思堂显得有些朴素,并没有在祠堂的装饰上花费更多的繁文缛节,甚至不及隔壁珠家坞村俞氏支祠敬和堂。更不能和俞源的和汪口的俞氏大宗祠相比

孝思堂始建于明代中期,由世则公家宅后的三间家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成的。现存建筑为民国辛酉年(1933)重修,共3进,五开间。通面阔25米,通进深45米,占地1125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厅、中厅、后厅及侧厢等组成。门厅、中厅前槽船篷轩,雕刻较为简朴,但保存完整。中厅梁柱上原来挂满匾额楹联,如少司空,进士及第、文魁、节孝可风等。后厅为神堂,为1866年所建,原系存放溪埭俞氏历世先祖神主之处。上世纪30年代末以后孝思堂作为儒城小学的校址,一直延续了40多年,培养了大批人才,

2004年,俞氏族人利用续谱剩余的15000元经费对孝思堂进行了简单的维护,使孝思堂基本维持完整的状态。

 

http://s12/middle/4d3d621ah83a2c8b6eaeb&690这是修复前的孝思堂,没有了飞檐翘角,成为仓库,一片颓败的景象

2009年的9月,县、镇拨款32万,对孝思堂进行了修复。现在的孝思堂已经不再是宗祠的单纯意义,还是村民进行文化、娱乐、学习、议事的场所。

2010年清明的前一天,溪埭俞氏和从上海、杭州、南京、新疆返乡的宗亲举行了隆重的“孝思堂修复庆贺仪式暨溪埭经济发展座谈会”。

(俞广平提供了素材和部分照片)

 

http://s1/middle/4d3d621ah83a308efa720&690修复的孝思堂外部结构已经无法保持徽派的特色,如果依样修建,可能需要不菲的资金,过去的故事不能再重复。

 

 

http://s16/middle/4d3d621ah83a389e31aef&690但是老匾在“扫四旧”中幸存下来,修复描金以后高高悬挂在门庭。

 

http://s2/middle/4d3d621ah83a3171a5801&690
这块匾是次坞俞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七旬老人、业余书法家俞义梦的大作,格调清雅笔圆韵胜、意足神完、端庄严谨、神采奕奕。

 

http://s6/middle/4d3d621ah83a3b3bad4e5&690
4月3日,各地的宗亲已经归心如箭,从全国各地来到了溪埭,这是部分老中青宗亲的合影。


 

http://s3/middle/4d3d621ah83a3c26ad4f2&690

庆典的横幅已经挂起。

 

http://s1/middle/4d3d621ah83a3c9327dd0&690庆典就在孝思堂里进行。

 

 

http://s10/middle/4d3d621ah83a40e2d8c39&690

 农村遇到喜庆大事,爆竹、烟火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http://s7/middle/4d3d621ah83a410825616&690
http://s7/middle/4d3d621ah83a411cbcae6&690
以前,祭祖后,凡男丁都有资格在祠堂饱餐一顿,而且还能领到一条肉。虽然时过境迁,但吃的文化万万不会轻易改变的,而且越吃越好,甲鱼、鳗鱼、螃蟹都上了台面。
 
http://s12/middle/4d3d621ah83a41563759b&690
上菜了,不过放心,绝对不是公款吃喝,全是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