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等于老有所养
(2024-03-03 12:51:04)养老不等于老有所养
截止2022年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9.8%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社会。
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德、社会福祉、社会公共利益领域。我认为,养老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老年人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不同,养老的需求不同,来制定不同的老龄制度。
所谓的老有所为,是指60岁到80岁阶段,被称为:健康老年阶段或者银发劳务阶段。医学称为:生理机能开始老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老年人具有完全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为了避免劳动能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减轻养老、家庭、社会负担,在老年人自愿的情况下,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国家应当制定鼓励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政策。银发劳务,是老龄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劳务市场多元化、自由化、便利化的新业态;是践行党的老有所为政策的产物。正所谓:没有僵化的资源,只有僵化头脑。
所谓的老有所养,是指80岁到100岁阶段,被称为长寿老年阶段或者银发服务阶段。医学称为:生理机能衰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老年人仍然具有部分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但是需要提供社会化服务。银发服务,已经纳入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之中。
所谓的老有所医,是指100岁到120岁阶段,被称为高寿老年阶段或者银发服务阶段。医学称为:生理机能已经衰竭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老年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自理能力,需要医疗护理,家人呵护细心关爱,享受天伦之乐。
总而言之,养老包括: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养老,不能一概而论,一刀切,要走出养老就是老有所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