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标签:
杂谈 |
分类: 艺术评论 |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出家人擅绘事,史上多有记载。较称著者如五代的贯休、宋代的巨然,以及明清以降的四僧。他们虽然都是僧腊有年的方外之人,但其却都以画名显著,人称“画僧”。民国间有苏曼殊以及大名鼎鼎的弘一大师。尤其是弘一大师,早年以绘事为专攻,虽出家后不复作画,但其对于无常世相和人生的洞察与理解,却始终贯穿在他的文艺创造中。因此我们说,出家人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应当将其分门别类的考察与梳理,在观念与形式、心相与笔墨、人生与艺术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批评机制。
当然,对于虔诚的佛子而言,丹青绘事仅为小道,只有那种身体力行的持戒清修才是通往般若智慧的正途与大道。所以有很多大德高僧素擅艺事,但却绝少示人,这其中微妙的关节,恐怕只能用悲怀与善巧来言说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两桢山水折扇,便是近代的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的作品。
其一是浅赭的山水。所绘为平芜沙渚,湖上泛舟之景物。画面上以花青罩坡石,以赭石染茅屋,其间又旁逸出杂树几支,这些与远处酞青氤氲出的山峦形成了实与虚的映衬,营造出一派郁郁葱葱,雾罩梦萦的美妙图画。
上题:
西陲孤客梦
山顶矮檐家
虚云写于鼓山涌泉寺。
其二是水墨山水。松林间杂以竹篁,后面有书生读书于亭阁间。石坡台级,层层苔点,远处以淡墨染出远山一片。诗情画意,融为一体。http://s10/middle/4d3bf6dfhaae66ef61eb9&690
检索虚云老和尚的各种年谱及相关文献。未见有其擅绘事的载记。当然作为僧人的年谱一定是要关注其致于大道的体证,至于世俗之技术忽略不计也是情理之中。
虚云出生在一个由诗书致仕的官宦之家。幼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习。这在老和尚所留下的大量诗作中可见其一斑。即便是出家以后,老和尚仍以诗翰作佛事,偈答之间,禅趣义理,无限生机。以之论老和尚的绘画,似乎也应作如是观。
老和尚的绘画,应是以元明以降的文人为根柢,更类于文徵明、董玄宰以及有清之王翚、王鉴之体格。清逸淡远,疏旷简约。是典型的士人绘画风格。
虚云老和尚的绘画,世不多见。不知是其惜墨如金,还是别有他故?但就其所见而言,其笔墨与意境皆堪称一流。其洒落间无一味的士夫气,更无所谓的蔬茹气。
虚云老和尚绘画的发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这位传奇与智慧老人的门。在人们的仰念与传说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大德圣颜之外的另面人生。
正是:
2011年8月于里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