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阅读爱好知书达理 |
分类: 我的家教之道 |
叔本华说:
教会孩子阅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终生礼物。
孩子学会了阅读,这是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而对于幼儿来说,我个人认为阅读无疑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早教。
萌萌现在六岁了,从她三岁起正式阅读,到现在已经整整读了三年了,虽然现在还看不出阅读对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影响,但阅读这个好习惯已经养成了。从图渐渐过渡到文字,现在她已经开始读巴拉拉小魔仙的漫画及伊莲妈妈的搞笑系列了,而且每读到有趣之处,便会捧腹大笑,开心不已。
有的父母说,孩子依赖性很强,从来就不爱阅读,更别提自主阅读了。一方面可能是识字量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没有养成阅读这个好习惯,好习惯到底该怎么养成?兴趣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第一,父母爱读书,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爱上阅读。
有位朋友这样说,家长即使再不喜欢看书,也要每天在孩子面前读半个时辰的书,哪怕是看报纸也要坚持。父母的举止行为是比任何言语都有影响力的,只要你的榜样力量树对了,孩子自然会跟着走正确的路。这个阅读,可以是在饭后,可以是在睡前,可以是在周末,总之,只要养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书。许多朋友喜欢睡前看书,我也是这样,所以孩子也会爱上了睡前半小时阅读,并且坚持得很好。
第二,要了解孩子读书的持点,不打断她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之初,要了解孩子读书的特点,先要以兴趣为主,孩子阅读一般都是先图后文字,孩子阅读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复。萌萌当时就是这样,她一两岁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绘本倒过来读,即使你给她正过来了,她还是会再倒过去看一看,这时候,我不会打断她,让她看够为止。后来再大点时,萌萌喜欢看卡梅拉系列,她一遍遍的看,这次可能对卡门的跳跃动作感兴趣,下次可能喜欢卡梅利多的小聪明,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时候,父母既不能急于让孩子看下一篇,也不要急着让孩子认字,帮她迅速翻书,不要打消她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万万不可在阅读之初便把孩子的兴趣给磨灭了。
第三,坚持,从生疏到爱不释手
阅读要持之以恒,是个慢功夫,最好父母每天都会兴致勃勃的和孩子一起读。即使你不感兴趣,也要声情并茂的坚持,让孩子从你充满爱好的神情中受到感染。平时父母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读,可以引导孩子讲述从书中都学到了什么,鼓励孩子续编故事,让孩子举一反三的讲个简单的小故事。找她最喜欢的童话,比如绘画吸引人,漂亮,文字有趣,内容简单易懂,情节宣扬的正义与善良,给她树榜样的力量。阅读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从经典的中华诗文开始,也可以从浪漫的童话入手,还可以伸展到蕴含哲理的寓言,多方面培养孩子阅读的范围。
第四,
现在的父母都很爱孩子,孩子只要想要的玩具常会轻而易举的得到。但是父母在送给孩子玩具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也要给孩子一个精神粮仓。父母要舍得给孩子一个饱蘸书香的书架,一个安静的书桌,一个可以随时记录的日记本。书架对于孩子来说和书一样重要,不要小视书架的意义。
多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览室以及书店,外在的阅读氛围,也会促进孩子阅读的进取心。
第五,只奖励给你书
孩子做了有价值的事,或者某方面表现得很棒,父母们通常会不同程度的奖励给孩子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是什么,是漂亮的裙子,还是让她大快牙颐的美味?或者是好玩的玩具?在萌萌的家长会上,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只奖给孩子书籍。这句话很让我深思。如果把奖励给孩子的物质,都换成书籍,那将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与鼓励。所以,我会选择适度的奖励给孩子书籍,让她知道阅读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第六,
阅读让萌萌学到了知识,也让她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教育。当她发现生活中许多知识源于阅读时,她越来越喜欢从书中汲取更多的兴趣故事和知识素材。这样边阅读边感受,边感受边阅读,阅读也慢慢变成了体验生活的好朋友。
萌萌五岁的有一天,我在给萌萌讲陆绩怀橘的故事,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古代孝行的故事。我刚读到几行,萌萌就兴奋地说:“妈妈,这个故事我在幼儿园国学课时读过,原来这个故事也藏在咱们家里了!”然后她立刻从我的手中拿过这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边看边说:“原来这书这么好哦!”
在她看完之后,也学会了小陆绩孝顺的几点精粹。萌萌别出心裁的准备了两个零食袋,一个是给她的,一个是给我的,每天早上,她入园装一个,我上班装一个。有一天,萌萌她调皮地拿过家中的桔子说:“妈妈,你帮我把桔子皮琢破呗,这桔子太硬了,我怎么也琢不破。”在我帮她剥完桔子皮的时候,她却把桔子瓢都给了我。因为她说,叫妈妈吃桔子,妈妈总是迟迟不去,她只有想这个办法让我吃啦。
阅读让孩子不知不觉间学会了感恩,也越来越让孩子向知书达理靠近。在阅读中培养了语感,丰富了她的词汇,阅读让她常在不经意间却又恰到好处的冒出几句描述的词语。阅读滋养了她的心灵,提升孩子的修养,让她变得善思善学。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益处的反作用让孩子越来越体察到阅读的乐趣,渐渐爱上它。
阅读应润物细无声,但愿我能年年化做无声的春雨,给孩子的读书供给养料,直到她自己完全长大,由阅读过渡到写作为止。感谢新浪亲子的一个阅读倡议,让我和孩子能够及时自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