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行为习惯 |
攀比不是洪水猛兽,要正解抑制,更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眨眼间就到了上学的年纪,孩子大了烦恼也跟着多了起来。最近,女儿十分喜欢攀比,她经常和我提起,别人又有什么新式样的文具,什么新款式的衣服,她目的只有一个,她希望我给她买,她希望别人有的她全要有。
清明假期那几天,带女儿去逛超市,女儿一进超市,就象一条游入了水中的鱼,高兴得东张西望,我推着购物车在后面紧紧追着,生怕我一眼没看到,她便不见了踪影。走到学生用品专区时,她倏地一下子不见了。这还得了,我急出了一头汗,一面轻喊女儿的名字,一面努力在琳琅满目的货架旁寻找她。终于,我在超市的一个游戏机柜前找到了她,她正埋头津津有味的攻读游戏机的操作规律。她一回头正见我站到她的背后望着她,女儿便兴冲冲地说:“妈妈,我想要一部游戏机,我最想要这个粉红色的,我同桌也有呢,我看他玩得可开心啦!”
对于女儿的这个要求,我当然不能答应,家里从来不缺女儿玩的东西,小时候,就因为女儿看到别人的玩具好,我受不了她的再三央求,就接二连三的买了回来,结果买回来玩具有的只玩过一两次,有的甚至连摸也没摸一下,孩子就不喜欢了,那些玩具慢慢被束之高阁,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品。
只是女儿现在大了,我若仍象从前那样说,她肯定不能心服口服。我想了想之后对女儿说:“我们不要和人家比好不好,你想想看,你有的东西,他全有吗?”
“嗯……”女儿转动着大眼睛想了想之后说:“好象我有的东西他也不是全都有。”
“可是我就是喜欢玩嘛,我看他玩得可有趣了。”
“宝贝你看吧,你以前的玩具,你现在是经常玩吗,一个月能拿出来玩几次呢?你要实在喜欢玩,你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可不可以用你有的东西和他交换玩一下,然后再还给人家,这样好不好?”
“好啊!我明天就和他说,他肯定能同意的,他还说喜欢我的那个小转车呢!”
第二天,女儿一放学回来,就高兴地和我说:“妈妈,我同桌把他的游戏机给我玩了,我玩得可开心啦。”“那还用妈妈买吗?”“当然没必要了,我也玩得差不多了,再说我的东西他也有没有的,买那么多,多浪费钱呐。”
没想到,女儿竟然如此之快便领略了我的主要意图,抑制女儿攀比之心初战告捷!
前年,爱人给孩子买了ipad,想着对她的学习能有所帮助。ipad买回来后,女儿着实跟着学了不少英语。有一天,家里来了朋友。朋友也带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两个孩子在一起很快玩得热乎起来。女儿热心地把她的绘本书,英语书,心爱的娃娃都搬了出来,和那个小孩玩。玩着玩着,女儿就说起了她自己有ipad,然后那个小孩看了看女儿的ipad,很识货地说:“我家还有ipad2呢,我爸爸说ipad2比 ipad1还好还贵呢。”接着那个孩子又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我注意到,女儿的表情随着那孩子的话渐渐变得有些自卑起来。后来,朋友走后,女儿一脸不甘心地说:“妈妈,咱家也买个ipad2吧,咱家这个没有人家的好。”
女儿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女儿又在不知不觉间用攀比之心来处理她遇到的事情了。如何让她打消攀比之心,又不伤害自尊心呢?
我对她说,你知道你现在有多幸福吗?你想知道妈妈小时候怎么过的吗?女儿一直很好奇我童年的生活,但我很少和她讲那些事。因为从前和她讲,她也不会太懂,可是现在,我我认为我说的时机到了。
“妈妈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好东西,也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比吃比穿,”我缓了一下继续和女儿说:“因为我知道姥姥上班很辛苦,妈妈不舍得让姥姥多花钱。妈妈当时就像你这么大,刚上小学的时候,姥姥怕我羡慕别的小朋友有零食,而我没有会在心里攀比,就给了我一块钱,让我买零食吃,我当时高高兴兴地买了五毛钱的糖,然后放在衣兜里,但轻易不舍得吃。过了好长时间,姥姥问我,零钱花完了吧,又要给妈妈钱时,我连忙说不用了,我拿出衣兜里剩下的钱和糖给姥姥看,姥姥当时心疼的眼睛都湿了,夸妈妈是懂事的孩子。后来,姥姥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在班级表扬了我,说我是不攀不比的好孩子。”
讲完了我小时的故事,女儿听得睁大了眼睛。我动情地对女儿说:“你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小时候能做到的事,你能不能做到?”
“我当然能了,我也是好孩子嘛,我也会象妈妈一样的。”
“妈妈小时候,姥姥不允许我攀比,也没那条件让我攀比。再说,你今天想得到别人比你好的东西,可能会求妈妈帮你得到,明天可能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东西,那明天怎么办,还要求妈妈帮你买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舍得把妈妈累坏吗,妈妈真是没条件让你攀比,你的东西已经很不错了,你有的已经够好够多了,对不对?”
“是呀,有许多小朋友还没有呢?我们老师也说过,有些偏僻的农村,小学生的教室又破又旧,哪有我们学校好呢,老师还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呢。”我用忆苦思甜的方式给女儿树立榜样,女儿也体会到了我的苦心。
女儿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她的同桌,那是一位家境很有优越的小男孩。外语成绩一般,但很聪明,数学学得不错,尤其是手工作得很好。开学的时候,女儿羡慕人家的铅笔盒,非要我也买和他一样的,我没有同意,因为女儿的铅笔盒尚且全新。
我对孩子说:“你同桌的手工做得多好啊,你别和他比学习用具,你们比比做手工好不好?看谁做得更棒!” “还有,他数学也很好,你还可以和他比比数学,看谁学得好。怎么样?”
“行啊,我不信我没有他学得好。”女儿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
之后,女儿很用功用认真的学数学,在一次测验中,她和同桌同时得了满分,为此事,女儿高兴了好几天。
通过以上三步曲,女儿再遇到攀比的事情,在她将比不比时,她再不像从前那样简单的向我要这儿要那,而是学会了自己做一番比较,渐渐懂得了取舍。我也常在暗中为她加把劲,让她变得更自信与懂事,在正确的运用知足与理解之后,无谓的攀比再也不会难倒女儿了。
-------------------------------------------------------------------------------------------
一旦生发比较之心,此心再难以平静,必然“无事生非”,“祸起萧墙”。
一旦生发比较之心,必然“汲汲于富贵,凄凄于贫贱”,惶惶于所欲,碌碌于不平,一生难得安乐祥和。
一旦生发比较之心,不仅会自我贬低自我摧残自我虐待,更会把关爱自己的人逼上梁山逼上竞争和争斗逼上绝路。
一旦生发比较之心,就会日夜焦躁,日夜不得安宁,就会去追求多余的东西,就会将大好年华耗费在与人的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之中。
比较之心是自信心不足内涵不丰富的表现,是不明白天地事理的表现,是思维混乱大脑不清的表现,是没明白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表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