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标签:
育儿奶瓶亲亲我安全防胀气经验原创 |
分类: 幼儿行为习惯 |
文/月翘楚
有位著名的主持人曾经说过:你或许是一位学历很高的职场妈,但是初为人母,你育儿方面的能力可能只是零。有过亲身的体验之后,我才觉得这句话说到心坎里去了。
女儿出生以后,我常常在一个充满母爱的论坛里发帖,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芯便是其中一位,她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是研究生毕业,晚婚一族,最近成功升级当了准妈咪,还有一个月,她要迎来自己的小天使了。虽然她学历很高,但对育儿却没有丝毫经验,孩子还没出生,她就忙得手脚没处放了,却感觉仍然不能面面俱到。其实这也正常,哪个女人天生就会做妈妈呢,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
萌萌十八个月的照片
这几天,她一有空就向我请教如何照顾那么小的孩子。虽然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随处都可以找到公用的信息,但她还是想听我亲口说一说,于是我就把我能想到的经验知而不言,言无不尽的传授给她了,希望真的对她能有帮助,千万不要像我当初一样,为一丁点儿小事就折腾自己的妈妈来了。
第一,
都说民以食为天,那小宝宝的口粮是什么?是妈妈的母乳,所以,如果能有条件母乳喂养固然好,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条件母乳,那就要考虑奶粉喂养,奶粉的选择当然要慎重,同时奶瓶的选择也一样重要。2011年夏天,中新网上报道的中台北一名卢姓保姆夫妇看护不当致使女婴因吐奶噎死的事件,引起了许多新妈妈的关注。这是一个让人不忍多听的悲剧。所以在给小婴儿喂过奶后,一定要观察孩子是不是会再吐奶,然后再离开。婴儿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的,但如果采取方法得当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吐奶,如何防止,这是新妈妈最关注的问题。
首先,喂奶的姿势要合适,尽量抱起宝宝喂奶,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其次,喂奶完后,可把宝宝竖起抱着靠在肩头上,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让宝宝打个嗝以便排出吃奶时一并吸到胃里的空气,这样吐奶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了。
其次,奶瓶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普通的奶瓶设计有防止胀气的功能,但相对于专门针对宝宝胀气而设计的奶瓶而言,防胀气的那种奶瓶效果要好很多,因此,挑选时可优先考虑。宝宝喝奶时,由于吸吮能力和神经发育尚不成熟,有时会吸得过猛或过于急促,常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导致打嗝。防胀气,是指宝宝在喝奶时,空气从奶嘴侧面的回气孔直达奶瓶的底部,使奶瓶内空气与奶液隔开,在奶液表面,保持气压均衡,使瓶内流出的奶水平稳,不再产生奶液气泡,让宝宝放松平静,源源不断的喝到奶水,避免在吸奶过程中吸入过多的空气进入宝宝的胃里,从而产生胀气,腹痛,打嗝,吐奶等现象。防胀气的奶瓶有多种,其中亲亲我的口碑不错,可以试试。另外,建议新生儿选用玻璃奶瓶,因为那么小的孩子还不会自己拿着奶瓶喝,基本都是父母喂,材质而言,玻璃是最安全的。
最后,吃完奶后要让宝宝侧卧一会儿,不要马上把宝宝仰卧,稍过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搂着小宝宝入睡,更不宜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以防年轻的妈妈由于白天过于劳累,晚上睡得太熟,不自觉翻身时压着含奶头睡觉的小宝宝,而引发窒息造成死亡的悲剧。
第二,小宝宝的睡眠问题
小宝宝刚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孩子睡得好,才会成长发育得好。刚出生的宝宝不要急于给小孩子用枕头,等到小宝宝稍大些时,用的枕头也要以低软为宜。如果在夜间护理和给新生儿喂奶,切莫在房间内通宵开灯,新生儿是采取仰卧睡觉姿势,因为这种睡觉姿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次次战胜疾病的过程,所以,孩子生病时,不管你心中有多急,一定不要自乱阵脚,要乐观一些和孩子共同面对,然后战胜它。
第四,小宝宝的护理问题
最好用传统的尿布,尽量用干净吸水的棉布做尿布的材料,少用纸尿裤,虽然现在纸尿裤的品种比较多,而且有些纸尿裤的材料还会“呼吸”,但如果宝宝不适应产生副作用,就会遭罪了。
第五,小宝宝不宜太娇气。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需要特别安静的环境,就连说话声都是细声细语,走路蹑手蹑脚,唯恐吓到了小宝贝。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新生儿不怕吵,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声音来训练孩子的听觉、语言功能,这是一个有利宝宝发育的好机会。
说心里话,当妈咪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孩子叫你几声妈咪那么简单,养儿育女的过程也是一个妈妈学习并成长的过程,需要你不断汲取育儿知识,需要你全心全意,一丝不苟的来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