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支教龙广农村孩子教室环境随笔原创 |
分类: 亲子关系探索 |
前几天晚上,女儿问了我一件事,问我知不知道农村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我说以前的我知道,好像挺苦的,现在应该和咱们一样了。可是萌萌听完我的回答,头摇得象拨浪鼓,她连忙向我解释说:“不是的,我们老师说,农村的孩子就在又破又旧的教室里上课,窗子黑黑的,冬天的教室冷得要命。老师要我们乖乖听话,好好地学习,她说我们的教室多好啊,看看那些农村的孩子们多可怜啊,想找好的的教室都没地方找去。”
紧接着,萌萌表情坚决地说:“我可不想去农村上学,太没意思,那里又穷又破,太可怜了。”
听了萌萌地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不知道她的老师为什么会突然说起这些。或许是看到了哪些新闻又触动了这些伤心的事?
我少年时期生活在林城,虽然不是繁华之地,但大小也是座城市。虽然那里比不得这里省会的车水马龙,城市繁华,但居住,学习,就业,生活的环境还好,和大都市相比,所差的只是规模而已。所以我一直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究竟什么样,至于那里的孩子怎么上课,环境是好还是遭,我也多是从新闻报纸以及书本上得来的信息,想必现在的农村业已和多数城镇一样了吧。
今晚饭后,萌萌进屋乖乖写作业,老公在收邮件,我边收拾家务,边听广播,当听到一段龙广记者在某小学的支教日记后,我眼泪止不住掉下来了。
其中一名龙广记者彭姗朴素的写实感动了我,她仅三天的支教就让孩子们和她难舍难分,在叙述中她写道,班级虽然只有六个孩子,却每张小脸上都印满童年的欢笑,孩子们在瑟瑟发抖的教室里上课,漏风的教室、呛人的煤炉、一个个瑟瑟发抖的弱小身影、一张张冻得通红的圆圆脸庞......伴着收音机里哀伤的配乐,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触动,心疼那里的孩子们,同情那里的老师们。
其中一名校内的老师告诉说,今年,这所小学和其他10所村办校都被列入集中住宿制学校的改造,可是因为没有钱,改造只能暂时搁浅。天越来越冷了,学校的煤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望了望不远处破旧的校舍,老们只有叹气的份儿。而这个冬天,学校的燃煤取暖,只需一万多元钱,一万元钱,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数字,可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却透着无数的艰难。
当支教老师离开农村时,孩子们纷纷来送行,其中老师问起这些孩子,长大了,要做什么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当老师的,因为孩子们说,当老师累,当老师,当老师就要再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他们不愿意。
听着,听着,我的泪刷刷地落在了洗碗池里,这是怎么样的生活啊,这里的孩子你们受苦了。
恰巧老公这时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怎么鼻子一抽一抽的,我咽下泪水说,听了收音机里的支教日记,被农村孩子心酸成这样的。
虽然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曾益其所不能。但那只是孟子激励人心的一段话。而今,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激起孩子们对老师职业的向往呢,这样的环境,怎么不让孩子们惧怕呢。
难怪,五岁的女儿会说出那段坚决不去农村上学的话。孩子之间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说真话,孩子的话是最真的话,是可信的话。
常常听说,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同胞们的生活日渐小康,但是祖国之大,必有不均衡发展之处,我只希望,温暖的阳光能照到所有孩子的脸上,不管那里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那里是中心地带还是地处边陲,想来,这不会只是一个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