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过年回家春节春运高兴感觉原创随笔 |
分类: 婚姻情感家庭 |
早上看了一则报道,儿子10年春节不回家,老人思念过度导致精神失常。心内无限酸楚与同情,这10年来,报道中的儿子和父母是怎么过的春节?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幅对联:处处无家处处家,年年难过年年过
从前,很是羡慕离父母近的朋友,每逢双休日,他们便可以携侣带子回到父母身边小聚。这比起我们身处异乡一年才得一聚,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又快过春节了,处处皆是归心似箭的回乡人。春运载着温馨,使得条条通往回家的路不再遥远。缕缕的思念辗转成为喜悦的相聚,漂泊在外的心,无不驿动。
可是为什么也会有生活越来越好,回家越来越少的情形?
妈妈打电话来问:啥时回来呀?(满怀盼望的)
儿女:没定下来呢,这几天工作太忙了,票太难买,还有……(有点犹豫的)
妈妈:噢,实在忙得很,就别回来了(有点失望的,但又充满体谅的声音)
儿女:……
我在没有生女儿之前,我是年年回家的,不管再累,再忙。
犹记那一年,我刚刚上班没多久,不舍得花钱买卧铺票,又没有买到座位票,那时的春运比现在还要艰苦,火车任何一个允许呆的角落都挤满了回家的人。我因为人生地不熟,也托不到人买票,就在火车的车门过道里,站了一夜,当时倍感酸楚。碍于女孩的矜持,我没有想过去和别人共挤一个座位。就站在过道里整整呆了12个小时。时值年底,寒气袭人,一夜下来,连困带冻让人疲惫不堪,两只脚早已冰冷如麻。但当熬到下车时,远远看到来接我的爸爸,整个人一下子都暖过来了,就差眼泪没有掉下来。在到处陌生的面孔中,多么渴望见到熟悉的亲人啊。
春节过后,我再次孤单离开家时,面对陌生的旅途,我独自哭了半程的路。
又有一年,我因为工作离不开,初三那天,我才踏上回家的路。和家人团聚了没几天,又该启程了,虽然短短的几天,却圆了我和父母的思念梦。想一想,能回家过年,就是再苦再累,比起父母的思念来,一切都值得。
成了家,有了女儿之后,我却有好几年春节没有回自己的妈妈家过年了。我总给自己太多的理由,因为要去婆家,因为工作太忙,因为天太冷,票难买,孩子太小,坐车不适应,回家住不惯……我常常于不安与想念中看到妈妈思念与盼望的双眼;我常常在无奈与向往中想起妈妈除夕的年夜饭。
中国人过年啊,过得就是团圆,为什么做父母的好容易盼到孩子长大成人,孩子们却象蒲公英一样,被风儿吹散到到异乡,落地生根,想要见上一面都很不易!
一年一度春节欢,父母亲的白发一年多似一年,我们的年岁也一年长似一年,算一算,我们还能与父母团聚多少年?
不要再说有多少苦衷,比起分别一年父母的思念来,一切都是借口。
不要担心婆媳,妯娌,之间会有矛盾,人活着,矛盾就无处不在。
不要再说工作有多忙,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钱永远是赚不完的,工作可以明天再做,钱也可以去而复来,可是安慰父母的思念,是不能等的。人人都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再自私的老板也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给一两天探亲假本是无可厚非的。
不要担心,一年又无所事事,不能够衣锦还乡,不要担心,父母也不会怪你租个女友回家过年。
不要担心,回家的礼物不够丰厚,父母要的只是看看你的是瘦了还是胖了一些的面容,听听你那和电话里不一样的声音。
所谓近乡情怯,只不过是你不能放下心态。其实回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无以言出,就象那句感动万民的广告词一样:“没有一种感觉比得上回家。”
想到这里,眼前闪现出那句广告词:没有一种感觉比得上回家。接着又闪出一位老妈妈给每个子女打电话,而儿女们总说太忙推辞不回家的画面,老人家最后孤独地开着电视睡着了。转而又闪现出赵丽蓉与王保田主演的电影《过年》,那一家人过年的喜怒哀乐,更一段段勾起了我的思乡情。
过年了,子女对父母最给力的拜年就是这句话:妈妈,我回来了。
其他的一切,诸如:面子,礼物,花费,交通,路途,工作,神马的,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