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门大学问

标签:
管孩子征文管不管育儿教育学问原创随笔新浪亲子 |
分类: 我的家教之道 |
关于管孩子,我是这样认为,管是肯定的,就象一句谚语所说:小孩得管,小树得砍。小孩不管,在她遇到错综复杂的人生时,在她迷茫,困惑时,有可能会走错方向,所以我要加以引导,我要教他,毕竟我是她的妈妈。
但不“管”,不过多的“管”也是必要的,还有句诗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能用在这里不太恰当,但大意是如此。)只有你真正放手了,孩子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她才会亲自领略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是在你的屋檐下,象一个旁观者一样听风观雨。人生的成长道路,就象一道道待解的题,你自己解出的效果,和看着参考答案所解一定会有大大的不同。
管,还是不管,我想它们应是平行的两条线,可以并驾齐驱,如果驶得好,我们的孩子会受益匪浅。
管孩子,具体都要管什么,一管她吃饭睡觉打针吃药,给她丰富可口的饮食,给她甜美的睡眠,给她积极的疾病治疗,有健康的身体,才有一切。二管她的性格发展,虽说性格有些是天生的,但我们可以教孩子扬长避短,性格决定命运,品学兼优,无“品”怎么成?三管她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个兴趣我们配合得好,再加上好妈妈好老师,那孩子的人生的发展将会相得益彰。
管她,是想让她的成长道路更完美。
在给予“管”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度放手。
如果我们事无巨细,涉及孩子的事情统统都要管,可能在短时间,孩子会轻松一些,会象拔起来的苗,看似高一些,但久之,孩子只会变成你手下的一个没有思想的小木偶。孩子小时候,她可能会比较听话,比较乖,大一点时,这种差距便会凸现,便会失去该有的自理能力,更别谈理智正确地分析事物,甄别事物了。
我也曾经是孩子,童年的心理历程,到现在我还能清晰记得。说实话,那时,我也不喜欢父母管我,但不敢反对。
现在我做了妈妈,也要管教我的女儿萌萌,在管之前,我想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使“管”的效果事半功倍。
事实上,还真是这样,萌萌刚开始学画画时,很没有耐心,我教一遍,她才看几眼就说会了,然后我一离开,她就冥思苦想地画不出来。后来,我干脆不教她了,等到她自己知道遇到“不知以为知”的难题了,我再给她讲,那个逢事便说“我知道”的小兔子的故事。后来她明白了道理,心悦诚服的想学时,必会耐心的学了。
我认为,管孩子,不如给她看图书和动画片,所谓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管她,不用我自己的嘴巴说出,而是给她讲别人是如何做的。
萌萌乖巧可爱,但有一个缺点,可能是胆怯,紧张的原因,就是不爱和人打招呼,有时显得不够礼貌,对不熟悉的人,也不使用礼貌用语,有时甚至干脆来个金口难开。这点很让我头疼,不管我在背后提多少遍,她都没有改观。尤其是她也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她也表明,下次一定当个乖孩子,可真到下次来临了,她仍是照旧一语不发。
以前,强调过多少次的一定要勤洗手,她总是记不住,或是由于急于做某事,或是出于不主动配合,但当她认真的看过这些故事之后,她就牢牢记了,而且她会自觉地向好的方面靠拢。
有一天,我正饶有兴致地告诉地女儿不要再吃糖时,四岁的女儿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妈,我都长大了,你不用管我了。我以后再也不多吃了,吃多了,我就会咳嗽,咳嗽我就会打针,打针,就会失去买一屋子的果冻的钱了,是不是呀?
我听罢不由沉思:暗想,这个小丫头真是长大了,想脱离我的管束,独立独行了。这真是一件好事呀。
所以我决定以后不再管她。
不管,是因为不想让她觉得我在干涉她的行为。
不管,是因为不想代她尝试人生的喜怒悲欢。
不 管,是因为不想让她产生抵触心理。
管孩子,怀柔胜过强权,管孩子,细雨胜过急风。
做父母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你越管孩子,孩子越是不想听你的。管,反而与预期的效果背道而驰了。
不管就是最好的管,而且“好”孩子是不用管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没有哪个孩子从小就坏事连连,通常都是和我们的后天环境有关。
有时候,约束好我们大人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管。如果大人尚且在孩子面前做不到,又怎么去谈管教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