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女儿幼儿园火灾,惊魂未定!

标签:
abc外语学院火灾亲历惊恐女儿幼儿园育儿 |
分类: 婚姻情感家庭 |
女儿幼儿园发生火灾已过三天了,我到现在仍惊魂未定,无法将心情平静。我真希望只是做了一场恶梦,但无奈这场恶梦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11月12日中午12点54分,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家长吗,幼儿园着火了,快来抢孩子!”
啊?!着火了?如闻晴天霹雳,我来不及多想,头脑里只有‘孩子,孩子’,两个字,连棉外套也来不及穿,抓起包,就往外跑,打车赶往女儿所在的外语幼儿园。临近幼儿园的几条街路已经塞车了,我只好半路从出租车里跳下来,然后一路狂奔着赶往幼儿园。
“让一下,让一下,我是家长!”我冲开人群,蹚着已经半结冰的消防车洒满的水,向学校的后门跑去。费了好大的劲,挤进了大食堂,里面全是惊恐万分,哭乱成一片的孩子,但没找到萌萌,我恍若看到了萌萌的她们的班主任老师,但当时人多得已经难以拔足,我没有机会和她的老师说上话。我只听人群中有人喊,萌萌班级的孩子都在旁边的小屋里。
急匆匆,在食堂后面阴冷的一间小屋子里终于找到了萌萌,我看到萌萌和其他年龄小的孩子一起正在一张大桌子上坐着,有一个阿姨一手搂着萌萌,一手护着另一个小朋友。萌萌只穿一个绒衣,没穿外裤,穿着单鞋,小脸有些惊异的东张西望,还好,幸甚!萌萌没事,虽然小脸也熏得发黑,但还是安全的。阿姨把她的绒衣脱了下来,披在了萌萌的身上。我从阿姨手中领过孩子,紧紧搂住她,阿姨说,孩子好象有点吓着了,回去好好哄哄她。
我抱着萌萌又从人群中挤出来,把萌萌放在到处是玻璃碎片的空地上,我脱下身上的风衣给萌萌裹上。
抱着萌萌离开了食堂,外面的救护车,消防车,还有汽车鸣笛声响成一片,闻声而来的家长们,外来的许许多多的人们,四处都是架着摄像机的记者,好多记者在现场拍照,刺眼的闪光灯也射上了我和萌萌的身上。
幼儿园的后门处,在哄乱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大一班的老师,她还穿着工作服,满脸全是黑灰。眼睛无助的望着人群,不知到在找什么。我看到,还有一个老师正在带领一队大班的孩子们往外走,只听老师在前面喊:“手拉手,一个拉住一个,别松开!”我想,这些大孩子们可能是被老师组织到一路之隔的幼儿园二园的楼里,孩子们的小脸都是黑乎乎的,但总算是还是安全了。
从人群中挤出来,我更加搂紧了孩子,有些后怕!萌萌才三岁呀,如果疏散不及时,这些个小孩子……又一辆120救护车急驰过来。好象有孩子被烟熏到了,要送往医院!我回望了一眼幼儿园一园的侧门,早上来时还好好的,怎么会在一刹那间变成这样?这还是我们熟悉,信赖了一年半的幼儿园吗?前段时间,萌萌因病休了一周,11月12日因为我工作忙,且萌萌基本已经康复,所以才选择这一天送,没想到刚过一上午,幼儿园就出事了!
幼儿园一园的正门也就是外语学院的入门处,已经烧得惨不忍睹,一楼的大厅面目全非,再也没有了外语学院的模样。
事后,得知二十几个被熏的孩子已经没有大碍了。火灾是12点半左右发生的,起火地点在一楼,初步认定是电路超负荷引起的,学校负责人已经被行政拘留,其他后事尚未处理。园里老师也都没有回复家长任何消息。
这座共8层的大楼,1-2楼是外语培训学校,3楼以上是幼儿园,每层都有幼儿,萌萌所在的楼层是3楼。中午时分正是孩子午睡的时候,在睡梦中的孩子们,被这种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熏醒了,来不及穿外衣,孩子们衣衫单薄的就往外逃。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突起大火。可幸的是,由于抢救及时,这场大火没有人员的伤亡,园里共180多名幼儿,都安全获救了,期间有见义勇为的好心市民,还有附近烟厂帮着抢救孩子的工人,更为主要的是平时,大班的孩子们都受到过火灾逃生的训练,没想到在这紧急关头派上了用场,从8楼到1楼,孩子们用毛布掩着口鼻,安全逃了出来。还好孩子们都很听老师的话,这样的关头在老师的带领下,近200名的孩子能配合老师,安全逃出来,真算是一个奇谈!如果再晚一分到两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还要感谢那位默默无闻的好心出租车司机,听说我是失火幼儿园的家长,竟然不收我的车费,而且,送完我后,他又返回园里支援别的家长了,感谢危急时刻到处都有好心人!
次日上午,接到老师的电话,让家长去二园去认领孩子的衣服。还好,萌萌只是有一点惊吓,没有太大的问题。
经历了这场大灾难,园里能很快就复课吗,明天,后天孩子怎么办,要去哪里?想到这儿头更加疼,或许是前两天有种强大的精神支撑着,我好象很从容镇定,但从昨晚,我开始彻夜无眠了,闭上眼睛就是恶梦连连!
孩子这样说:妈妈,幼儿园里全是烟,一楼有火有烟,3楼有烟,4楼有火还有烟,8楼有火,大哥哥大姐姐的书包都撇了一地,我们下楼时都摔地上了。我问萌萌:“你怕吗?”萌萌竟然回答说:“不怕!”然后又补充说:“妈妈,学校外面好多的救护车,消防车。”也许是孩子尚小,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愿这次火灾不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萌萌只是眼里有少许惊恐和疑惑,说幼儿园里都是烟。最后孩子问我:“妈妈,明天还能去幼儿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