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阅读:永远的《父与子》

(2013-01-29 08:14:35)
标签:

小可爱妈妈写

阅读

父与子

育儿

分类: 阅读时间

现在小可爱听故事时,总是问有没有“长的故事”。要去借书时,也一定会叮两句:“要借长的书啊!”

寒假前,我抓紧时间又去借了一次书,“谨遵”小可爱的“命令”,寻找适合她的长篇作品。

上周一,我们就带了几本书——主要是“长篇作品”来到了我们的这个家。其中两本是长篇儿童小说,《蒂莉阿姨的魔法箱》和《亲爱的汉修先生》,两本书小可爱在阅读同系列的其他书时,看到过封底折页上有介绍,所以提出要借。而且前者还听过全部内容,但是还是想我们一起阅读一遍。还有一本是《封神演义》,跟我们上次看过的《聊斋故事》是一套,属于古典名著的择要改编本。看《聊斋故事》时,我觉得非常不错,故事的选择和改编都比较吸引孩子,但是这本《封神演义》就有些逊色了,我选择借这本主要还是上一本留下的好印象,加之小可爱看过52集的《哪吒传奇》,当时很喜欢,所以我想基本上可以理解这本《封神演义》。现在读下来,觉得有些地方实在不合适,比较残酷、可怕,不太适合孩子。

http://s7/mw690/4d3bcfbbgd4622d6a6676&690

除了上面的三本真正的“长篇”外,小可爱最喜欢应该是《父与子》。这是小可爱第一次接触这本经典之作。上周一,在我们从一个家向另一个家“迁徙”的过程中,坐在汽车后排的小可爱先把所带的十来本书都浏览了一遍后,就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父与子》上。于是,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中,我们就时而听到小可爱自己在后面咯咯笑,时而会听到她兴奋地喊我跟她分享书中有趣的图画。

到家后,小可爱就想让我给她讲《父与子》,我拒绝了。因为这是本漫画书,没有文字解说,也能看懂的,而且自己看懂的,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我想等她自己多看几遍之后,再开始给她讲。在来的路上,其实她已经翻看了两遍,见我拒绝了,她实在很喜欢,就又接着自己去看了。有两天时间,她只要一有空就看这本书,想带她外出,都得等她看完。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http://s11/mw690/4d3bcfbbgd4623074499a&690

见她自己看了五六遍之后,而我们带的绘本也都讲完了,所以我提议当天晚上可以开始讲《父与子》,她就早早地把这本书放在了床头柜上。在等我收拾上床的空隙,她还是忙着自己翻阅。喜欢的东西,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尽管这本书每个漫画下面的解释语并不多,我还是没有想着一下子给她讲很多,差不多每晚看不超过十五个。然后再搭配其他的书,这样完成每晚的睡前阅读。

我们借的《父与子全集》是彩色注音版,尽管所谓“彩色”,不像很多绘本一样浓墨重彩,但是也足以吸引六岁的孩子。我记得在暑期看书展时,曾推荐给小可爱看另一个版本的《父与子》,是黑白版的,当时没有引起小可爱的注意,当然也不排除当时书展上书太多,所以小可爱应接不暇,导致没注意。

http://s4/mw690/4d3bcfbbgd4623345d153&690

http://s1/mw690/4d3bcfbbgd46233f9d1a0&690

http://s11/mw690/4d3bcfbbgd46234c3a6ea&690

绘画有超越国界、超越语言的能力,的确,我在跟小可爱一起阅读时,也发现了这一点。我在给她读每个漫画下面的说明之前,都会先听听她的看法。有时她会说得多一些,有时只说一两句,但基本上能说到点子上。有的漫画中有文字,这些文字对理解漫画内容还是比较关键的,小可爱可能偶尔认识其中的一两个字,可居然也不妨碍她理解。比如,漫画《戴镜有方》中的第五幅小画上画的是“面具出租和出售”,小可爱只认识这上面的三个字,我想她可能也没有认真去看自己认识的字,但是也知道这是卖面具的店,儿子给爸爸买了个超长鼻子的面具。

《父与子》中看似一个个漫画是独立的,但是也有一些内在联系,形成系列的,比如关于父与子日常生活的、比如关于他们获得巨额遗产的,再比如,他们由于莽撞被抛在荒岛的,这样一幕一幕地读来就像一篇长篇小说了,充满想象和笑声。

http://s10/mw690/4d3bcfbbgd46241bebda9&690

有些漫画是笑中有泪的,就像《父与子》的作者埃·奥·卜劳恩的一生一样。卜劳恩生于1903年,有过快乐的童年,有过虽然贫穷但是收获良多的青少年时期,有过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小家,《父与子》的创作正是源于他和儿子的快乐相处,但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他没有逃脱纳粹的邪恶之手,倒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夜,只活了短短的41岁。

当然,现在的小可爱还无法理解卜劳恩的人生,但是会永远记住《父与子》的,就像《父与子》的其他读者一样,看过其中的一幅漫画就会过目不忘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